课程文化推动学科创优,项目建设引领学校发展——新疆教师访团来校考察学习教科研成果纪实


11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华山教育联盟学校18位教科研领导与当地骨干教师代表赴我校跟岗学习交流,来宾们充满兴趣地了解我校特色“指南针”课程建设与省级前瞻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初中生作业“SMART”管理模型的建构与应用》。

教科室李紫燕主任应邀向来宾介绍了“指南针”课程建设的内涵及前瞻性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与成果。重点诠释了我校以作业为抓手,实现“减负增效”的教科研成果,获得了来访团教师们的一致好评。接下来,青年骨干、政治组教研组长教师龚菲菲向来宾展示了在“指南针”课程建设背景下,政治组树立“全景育人,综合发展”的理念,以指南针课程所倡导的“激发潜能,营造大爱校园”得理念引领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建设,从基础性课程的模式创新与探索,到校本课程建设,再到综合实践性课程拓宽课程实施的路径,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宗旨,细化目标,形成能力螺旋式提升的通道。形成教研组团队发展与建设的模式,为校本课程建设助力。

随后,语文组青年骨干教师严青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语文教研组在落实《初中生作业“SMART”管理模型的建构与应用》项目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具体落实到语文学科上,基于统编教材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组教师围绕“减负增效”,树立“大作业”概念,精心设计名著阅读作业,确立名著阅读作业“三步走”策略。具体包括:初读阶段作业——启发质疑,培养兴趣,感知整体;细读阶段作业——设计指向指导方法,提升能力,训练思维:深读阶段作业——设计指向主题探究,个性阅读,成果共享。在初读、细读、深读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作业形式、内容上多样创新,实现阅读成果的共享。

新疆老师对交流的内容充满兴趣,不断发问,在交流中频频肯定我校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无畏的创新精神。并表示,目前学校的课程建设尤其是作业管理项目研究对他们家乡的学校课改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借此明确了作业管理“减负高效”的意义与改革路径。大家由衷表示:有了课程文化,学科组建设才能提升质量;有了创新精神,学校办学品质才能更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