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滨下话课改 吴山南麓共研修——记第二届全国思想品德卓越课堂观摩研讨会


钱江岸,西子滨,吴山南麓,皇城根畔,我们齐相聚。2017年9月28日,第二届全国思想品德卓越课堂观摩研讨会在杭州市建兰中学举行,我校政治组王涛老师和实习教师江舟老师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关注课改、关注教改、关注考改,促进思想品德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盛会,也是指导大家全面启用新教材的适时之需。两位教师在参会过程中聆听专家报告,开拓教学视野;欣赏同行展示课,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两天会议的每一场讲座和展示课都能让他们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大会首先由资深课改专家冯军教授和特级教师蒋尔法老师进行主题汇报。冯军教授提出新教材内容上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局部调整,继续并发展;新教材教学理念向着主题化、生活化、综合化和目标化的方向发展;教学评价依然存在操作性和价值性方面的问题。蒋尔法老师以《道德与法治思维课堂的构建设想》为题展开探讨,他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介绍了思维课堂建设,同时提出交互反馈和学习支架是发掘思维课堂的两大法宝。

紧接着的六节优质展示课正如本次会议所打造的卓越课堂一般:六节课出自六位匠心独运的老师。在这六节课中,核心素养真实的呈现,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教学材料鲜活典型,教学方法巧妙高尖;主题教育神不散,教学结构形不乱。合作探究以生为主,活动体验深入心田。师生互动追根源,深度引导功力显。归纳演绎思维展,深情涌动心间暖。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才是有魂、灵动、人文的课,这样的课堂才能散发生命本真的味道。最后的专家点评,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同时还有力度,博得会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两天的杭州之行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两位参会老师和十三中锁金分校政治组的思考和探索却是长远的。卓越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我们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自然“呼吸”。愿我们的课堂既拥有雄鹰遨游天际之志而又不忘人世间最美好的烟火,考问生命的价值,体会生活的美好。让每一次课堂的师生相遇,都成为记忆中的永恒!

附:王涛老师参会的几点感悟:

一节好的思品课堂七个标准:

第一,好的课堂一定是可以看见真实的课堂,学生真实合作、真实表达、真实发问,师生真实共处、真实对话、真实连接,让课堂的一切真实起来。学习一旦真实发生,课堂便走向了深度学习。

第二,好的课堂是不断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而深度学习是走向有思维挑战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要迎合学生、满足学生,更要引领学生、发展学生。

第三,好的课堂首先是关系的确立,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先确立关系,再实施教学,这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师生之间关系好了,结果自然就好了。

第四,好的课堂是练习规则和习惯的地方。练习学生如何想、如何说、如何听、如何问、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第五,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最大的敌人是包办。好的课堂就是让渡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起来,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也成为学生的责任。

第六,好的课堂是学会不断改变的课堂,是需要不断纠偏的课堂。它一定不是教与学,究竟谁先谁后,谁多谁少,师与生到底谁是课堂主人的二元对立关系;好的课堂可以在所谓的对立中找到统一,进而走向教与学和解的课堂。

第七,好的课堂是可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地方,是可以生产学生独立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地方。好课堂里出故事,好课堂里出素养,好课堂里出精神,好课堂里出优秀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