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教育:提高工作效能


积极心理教育:提高工作效能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代怀安             

初中学校里,人们会提到小学科教师,这部分教师往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也被管理者忽视,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促使他们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个教育管理者应该直面的课题。学校中的小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科(初中阶段)是指除语文、数学、外语以外的所有科目,狭义的小学科是指中考考试科目以外的非考试科目,如音乐、美术、科学、劳技、计算机、综合实践等科目。在初中小学科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内广义的小学科教师群体,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小学科教师,激发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初中小学科教师了解产生心理偏差的原因,找到一些切实可培养他们积极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小学科教师提高工作效能与热情,寻找心理平衡,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生活态度,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克服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以积极的心理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全体小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提示所有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受教育者心理健康,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是课题完成质量的保障。

1、研究的思路:总体思路是全面发动,典型引路;分段深化,分类指导;专职带头,全员参与。“全面发动,典型引路”,就是把本地区作为实验区,通过全面发动,搞好“初中小学科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选取本校及周边部分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进行重点指导,发现关键问题,为课题全面展开提供经验。“分段深化,分类指导”,是指课题组分成不同学科,根据不同情况及特点,坚持分类推进。“专职带头,全员参与”是指专职心理老师要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肩负起新使命,积极推进学科渗透,引领全员参与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建立小学科教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几位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还有德育处主任和教务主任和初中各年级年级主任。

课题组核心成员,是一支甘于奉献、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虽然大部分是小学科老师,但是,他们大都为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部分成员曾主持或参与过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每人至少都发表过2篇以上的论文,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学校每周一下午330—500为教科研活动时间,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定期召开教科研会议,每年暑假都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活动。

核心组成员建立自己的博客与网站,在校园网上专门辟出栏目,提供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解答常见的心理困惑。

寒暑假期间通过文献法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撰写相关案例或论文,开学后进行交流。

要求小学科教师每人阅读学科期刊一种,人文类期刊一种,我校现拥有图书30多万册,有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我校还有200多台电脑,各班都有多媒体设备, 已具有完备的网络设施

学校对课题研究具有稳定的经费支持,由校长室统筹安排,每年投入足量资金,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设备、图书,提供外出调研的物质条件。有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和奖励办法,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研究的过程(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