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构建成长共同体-----一种促进学生主动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课题组 主持人:马剑波
一、课题的提出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针对部分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为了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当前城市初中学校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影响着教育效果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一)成长共同体
“成长共同体”:是指一种组织形式,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校成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共同集体。
(二)主动发展
主动发展: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也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具体表现。主动发展强调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个体的心理需要,承认个体的个别差异,把造就充满活力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作为教育的真谛。主动发展追求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其出发点和归结点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构建成长共同体-----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管理模式的行动研究》是指以“成长共同体”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学生适当组合,分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指导。每个任课教师都担任所教班级相应学科科代表的学科主任,他们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负责对自己的科代表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与家长的定期联系及学生的心理疏导等。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任科教师、每位学生都是管理者,以学生为教育中心,激发他们自我管理、主动成长,在这一班级管理模式中,调动全体师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地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主体教育理论
(二)现代系统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其成果
(一)调查并分析了班级管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