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2013~201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教学工作继续在学校办学理念、课程理念引领下。深入贯彻落实玄武区教育局和学校《2013~2014学年度工作要点》中有关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围绕“文化建设、精细管理,高效教学”这个主题,在课程规划建设、自主课堂建设、学生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规划。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实现学校教育新的跨越。
二、重点工作
(一)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根本表现。裴娣娜认为,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或课程活动形态。根据文化基本构成的普遍观点,将课程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层面,主要包括:课程标准、课本、教学指南、补充材料、课件等;而蕴含在课程目标、课程开发与管理、课程实施与评价过程当中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各种制度和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各种规则、政策、法规和决策方式等。
措施:课程文化的实践路向
1.以校为本———课程文化重建的基点
“以校为本”不仅仅指利用国家课程政策的留白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课程或设计开发新的课程,还指根据我校自身办学思想、理想追求和历史传统确定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文化,即课程文化要根植于学校的沃土中,与学校整体文化、互惠融通,并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确定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个性。以校为本的课程文化重建要观照学校文化的发展。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论是课程文化还是学校文化,它们的终极价值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它们像同心圆一样,共享着一个核心价值观,既有共通的方面,又有相互独立的领域。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着相互依存、互惠共通的复杂关系。
2.学科建设———在课程文化重建中成事成人
不仅要通过成就课程的过程,去成就教师和学生”,还要通过变化了的人推动课程改革事业持续之发展。重建是挖掘课程价值、变革课程理念的过程,也是推动教师发展、打造教研团队的过程,它为教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时空。在整合国家课程基础上,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建设全新的学校课程文化进程中,教师是否具备课程意识,是否具备课程开发研究和执行能力,对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课程文化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的教师在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系列活动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精神境界都得到了提高。这是通过课程文化重建“成人”的过程。
(1)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Where: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目标)?How:怎样带学生去(过程方法)?Achieve:有没有达到(检测样题)?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组织全组教师参与,整理并形成《锁金分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进若干条建议》,深入地开展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系列探究,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实现人人敬畏课堂、人人钻研课堂、人人追求高效课堂的局面。组织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组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引导教师围绕学生的学,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提升教学效能的研究,引导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动机、兴趣出发研究以怎样的课程资源去建构教学的情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2)学科课程建设
各学科要结合学校实际,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有机统整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有益的课程资源,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
语文组:影视文学欣赏、话剧排演、课本剧表演
物理: 20个物理实验、20个科学游戏
数学:中学生必须知道的20各数学游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