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学生成长、生活的环境,合理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种资源,并积极自觉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成熟、理性发展,真正塑造对社会、国家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和生活化转向。中学教育应当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突出人的发展,把人作为一个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德行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针对广大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帮肋他们直面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使道德教育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做到生活过程德育化和德育过程生活化。

只有心理健康,性格良好,对生活充满信心,视学习为一种快乐过程的学生才有可能是一个操守良好、有端正思想品德的学生。当学校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步入同一轨道后,我们应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用情感代替传统的批评教育。由于传统的批评教育对成长中的中学生的心理打击太大,而这时候的学生正处于怕打击的特殊心理年龄期,所以,要通过情感引导,道德启发,让他们生活在激励中、平等中,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对心理健康的培养。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能发挥出来”,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指“性格良好,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个体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一种最佳状态。”如何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健康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情绪。实践证明,良好的情绪可以调节人们的知觉、记忆、思维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生理成长发育。二是要教育学生充分认知自我。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三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宽容的胸怀,能以博大、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人。鼓励学生之间互学互助,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四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新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强调师生间的真诚与亲密,学生能与老师朋友般地交流感情,沟通思想。五是教师要以良好的形象为学生树立知识和生活上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影响极大,所以,对教师的“形象教育”也是整个中学道德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建设。我们必须打破目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为阵的局面。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