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团出动啦!


白局是什么?白下公安局?NO,NO,NO,大错特错了!要想真正地了解白局也是需要实际体会的,今天就由我们初一7班”人尽其才”小组带你走进白局这一门艺术。12月23日,我们一行人来到南京白局社,拜访了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徐春华老师。徐春华老师,从18岁便开始学习白局,1960年调入南京白局剧团,是南京白局的代表和传承人,南京白局是在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进大门,一股古朴传承的气息扑面而来,外厅中放了几张木头椅子,通往内室的墙壁挂着一个条幅“国家非遗,南京白局了上来。初见徐老师,我们就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徐老师75岁了,仍然精神抖擞。她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和蔼,我们紧张的心平静了下来,开始第一次采访。

“白局到底是什么?徐老师您别卖关子嘛!”面对同学们一个个“画满问号”的脸,白局继承人徐春华老师笑了,“白局白局,白唱一局”,她这句调侃一下子把我们逗笑了。接着她半眯着眼,饱含深情道:“简单地说,白局就是一种南京方言的说唱,曾经的人猜想它是劳动号子。”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徐老师半张着的嘴,“南京的白局产生于明代,也就是说,以前的人们根据长江中下游的民歌小调改编后唱出的明清俗曲,它与其他戏曲的区别在于方言……”徐老师说到激动处时,双手就会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她一动,说唱的架势就出来了。大家都听得入神了,原来白局还有这么一段由来。

随即,她顿了顿,接着说道:“其实当年,白局并没有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从未会想过当这个行业的继承人,虽然只有些浅浅的接触,但我打心底儿的不喜欢它。”

徐老师的这番话立刻引起我们的疑惑,“徐老师,既然您不喜欢,为何要选择白局?为什么不选择其他工作?”

徐老师似乎对同学提的问题早就有了准备,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赞许地点点头,微笑着说道:“你提的问题很好,我当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于工作调动而走进白局剧团的,为了个人的生存、也为了抢救白局这门艺术,我不会其他的什么技艺,只好跟随着剧团,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一开始是很讨厌啊,强迫一个人做他不想做的事。”徐老师笑笑,“但是知道2008年白局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真正地发现了白局艺术的价值,当时真的好感动,因为我的努力有了成果。”从徐老师略微激动的话语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她对白局的深厚感情,永不磨灭。

“那也就是说,老师您是从一位业余爱好者变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这个不知道是谁提出的疑问引得一阵惊叹―――坚持不懈之精神为成功首要呀!抬起头凝视徐老师,老师似乎在回忆自己58年的白局之路,她的双手放在腿上,两眼有些朦胧,然后她会心一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要记住,当你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美妙,你就会爱上它,我就是这样成为白局传承人的。”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为老师的认真、坚持而赞叹。

徐老师亲切地点了点头,“可这只是一个荣誉、一个头衔,我首要的任务还是去推广传承白局,毕竟好多人还不知道白局究竟是什么!”

“那您会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来推广白局呢?”

徐老师垂目沉思了一小会儿,认真地回答道:“首先白局中的南京方言不是问题,它与昆曲相比好学的多,但也要多注意某些字眼。其次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白局、体悟白局,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还有情感的体现;你是否可以将形式创新到贴近现代的生活?你能否坚持下去传承给第二代第三代甚至是第四代?”

徐老师的话又引得同学们深思:对呀,每一个白局继承人都真挚地期望白局能永久地保存下来,也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坚持、努力,将正能量传播社会。

不知何时,徐老师已然站在台上,深情地唱起一曲《十二月花》,音乐一响,徐老师仿佛年轻了十几岁,她面带微笑,身姿挺拔,南京话一出,亲切感油然而生,秦淮美,小吃好,把大家带进了艺术的殿堂。

离开时,我们还有些不舍。回到家,拿出手机,再次倾听徐老师的话语,我对“认真”二字有了新的认识。徐老师认真唱白局58年,为南京传承了这种独特的艺术,我也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能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