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大院之漫行,金陵雅趣之采撷——初一2班


古色古香的城镇,艺术远传的小巷,有多少人们不常去的,富有古典雅趣之处,而这些地方对人们了解金陵文化却至关重要。

2017年12月10日,十三中锁金分校初一2中队“金陵文化寻访小队”一行六人,郑禹婷,何思嘉,陈梦妍,仇晓叶,何博文,魏于清来到甘家大院欣赏,了解金陵文化。

甘家大院的门藏在许多门牌中间,不易找寻。标牌虽不精致,但刚跨入小院我就被这美景征服了。站在原地,环顾四周,最显眼的便是两棵苍天大树。左边是腊梅树,虽站在远处,但它那香气却扑鼻而来。浓郁而不失典雅,右边是一棵桂花树,枝干粗壮,叶子虽微微泛黄,却在这片绿意中显出别样的美。脚下石阶平整,我们沿着石阶来到一座小亭前,亭子里有在做绕绕糖的老人。她的工具已生了锈,车也是坏的,长期的绕糖使她的手艺愈发娴熟。亭子后面有一座通往石洞的小桥,桥离水平面很近,仿佛就踩在水上,目视前方,像是有巨石堆积而成的石洞。周围却有浮板,好像是方便人参观而设置的,仰望天空,可以看到高楼大厦,仿佛这小院是被包围其中的。

过了小桥沿着石阶向前缓缓前行,脚下的路并非之前那样规整,而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上面被黄叶覆盖着,有很浓郁的书香和复古的气息,随即我们进入了右建筑,那里有各种工艺品的展览,将五彩而立体的花雕刻在盘子上,用丝绸做出精致而小巧的书签,也有泥人之作—年年有余和根雕制作—恭喜发财,墙角黑褐色的木椅映入眼帘,配上桌上的米兰,复古而典雅之韵由内致外的散发出来。

踏着楼梯上至二楼,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似乎是在介绍砚台又似乎是在发扬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砚台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海枯石烂砚”,右上方隐约刻有山水,简约大气,砚右唇刻有汉隶,海枯石烂,几度沧桑。砚面右方有山海两字。既有文化韵味,又不失一丝对永恒有所坚持的,一颗饱含挚爱的心,文化之深,需用心体悟。用心进入意境,便会有所感悟与一番思考。

步入小巷,便到了令我最为好奇的茶馆,这里就是传说中听白局的地方。白局是由南京白话与故事说唱串联而成,是极富地方特色的表演。开场是由四位阿姨说唱南京的各种美食和名胜。她们一边讲,手上一边拿着玲珑小巧的汤匙敲击小碗,有节奏的伴随二胡进行表演。他们一边说唱,身体语言也一边自然流露出来,有些地方虽不怎么懂,却也被这种艺术氛围深深感染,第二部分是一位小女孩说唱三首唐诗,我以为他的《静夜思》说唱最好,音调不仅高低起伏而且南京白话浓厚、表情更是丰富。白局一共有四场,如此往复,每次的主题不同,却都有文化气息的自然流露,吸引着大家,所有人都高举相机,记录方言,都目不转晴,侧耳倾听,有时也会笑得前仰后合,拍手叫好。

随后,我们走出小巷,转入青砖道,进入另一个建筑,这里便是云锦展厅,那里不但有云锦的衣服,有一个巨大的坊车,看着上面的布以及尘埃便知道它年代已久,足以让你看出年代历史。接下来的古琴展馆,我从小喜欢音乐,因此对乐器很有兴趣,古琴有七根弦,古人就是用这样看似简单的古琴上弹奏出各种高难度的曲子,是多么神奇而饱含智慧的创作啊!

美景虽让我大饱眼福,但知识更让我充满能量,金陵文化不但不枯燥还很有趣;不但不令人反感,还很吸引大家。这些都饱含古人智慧的结晶,光彩、复古、让我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甘家大院真是不虚此行。

有诗为证:

甘家大院寻隐世趣

初一2班 魏子清

甘家大院众人聚,为寻此地隐世趣。

众里寻它千百度,不知何趣藏此处。

工艺展坊白局巷,亭台楼阁小池塘。

冬日风景不多趣,待到春至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