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初二(10)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班会。斜射的阳光照到黑板上,把宣传委刚落笔的“探秘南极”耀的很亮。在那深深拉起的窗帘里,一个别样的世界展现在同学们的眼中。
同学们安静地看着台上那位很机敏的先生——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温海焜博士。
这位曾赴南极的研究人员给初二(10)班的同学们讲述了南极的风貌坏境和精彩故事。这些对于初一下学期地理关于极地地区这一节内容是极好的巩固和拓展延伸。
首先,温博士介绍了南极洲探险的必要性: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破坏的大陆,保持着完好的自然状态,为人们了解地球的奥秘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接下来,同学们了解到南极洲的三个世界之最: 一、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现在世界上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苏联的东方站测定的。二、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喻为“世界的风极”。三、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随着大陆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其主要原因是固态的冰雪降落在大陆后形成巨大的冰盖,加之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冰盖的累积量还略大于消融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更令同学们感兴趣的是温博士本人乘中国雪龙号,经过风暴到达码头赴营地等经历。对南极状态的生动叙述,尤其是对了不起的昆仑站的一番历史讲述,激发所有同学的爱国情感。南极磷虾、冰下湖、千年冰芯、海豹毛和企鹅粪、白化日、极光......唤起了所有同学深深的好奇。
其间,温博士生还别出心裁地带来了一件在南极穿的服装,并当场请了一位同学穿上了,红色的连体服熠熠生辉,其他同学都说太帅了,那是精神焕发的美感和对祖国的骄傲。
讲座的最后是以一段视频结束的。辽阔的白原,晶莹的冰川,耸立的南极站......无一不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每个青春少年的心里撒下了探索世界的苗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