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的操场上,展出了初二年级集体创作的美术作业——《清明上河图》,引来了师生们的驻足观看。
盛世长卷《清明上河图》原作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的是北宋汴梁城外东南七里外的一段汴河风光。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绘画便担当了部分的记录功能,而这样一张长卷,就向我们展示了北宋这一锦绣王朝,不仅具有美术上的价值,同时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进行研究的宝贵素材。
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学习了《清明上河图》之后,对这张画有了深深的感触,分别选取图中的一个元素:人物、房屋、船只或其他元素,先用铅笔进行临摹绘制,然后用勾线笔勾勒,再用剪刀剪下,通过临摹,同学们对北宋这一朝代与《清明上河图》这一历史长卷有了新的认识。最后由教师根据原作将各元素贴成场景,由师生共同完成了这幅纵约39cm,横495cm的《清明上河图》。
画卷一经展出,同学们都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竟然可以用画笔“再现”这一名画,纷纷表示赞叹不已。通过这样一张集体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作业的展出,同学们感受到了千年之前北宋的城市面貌与风土人情,真可谓“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九初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