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全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19年3月20日,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举办了第四届“博雅杯”青年教师教学展示及观摩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聚焦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益”,展示课教师为第四届“博雅杯”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六位青年教师。
文科杯主陈慧老师开设了一节八下的地理课,题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她利用最强大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采用的是活动课的形式:第一轮:小试牛刀——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带着学生通过12个问题,读图分析该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原因;第二轮:大显身手——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对比了中国四大牧区分布图和种植业分布图,让学生知道该区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通过一段“航拍中国”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西北人们创造的农业奇迹。第三轮:巅峰对决——西北产品推介会,采用了全新的反馈形式,效果十分好。
理科杯主魏星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音乐课《丰收锣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第五单元弦管和鸣。首先,魏老师带领学生复习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并通过听辨民乐合奏《彩云追月》,帮助学生回忆、复习与作品《彩云追月》相关的系列音乐知识。主要的教学内容为民乐合奏《丰收锣鼓》。分段聆听,通过自制乐器进行节奏打击,感受打击乐器给主题旋律带来的音乐效果。并通过声势律动,进一步体验丰收时候人民喜悦、兴奋的心情。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于民乐合奏《丰收锣鼓》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吴慧平老师的语文课《台阶》,以“台阶”为主线,带领同学们攀登了三级台阶:初登台阶,整体感知文章情节,按照“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再登台阶,感悟父亲的人物形象,把时间交给学生,在文本中圈点勾画,结合具体的细节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三登台阶,读懂作者,探究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目的,“父亲通过自己大半辈子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这是为何?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度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在课堂的层层推进下,吴老师让学生拿起笔,以短诗的形式抒发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深情。吴老师的这节课深耕文本,同学们积极投入,既领悟了文章的主旨,又从课堂中培养了语文的思维能力。
王璇子老师的开课内容为《8B Unit4 Reading1—Gulliver in Lilliput》。她通过对文章内容—格列佛游记小人国节选片段的梳理,启发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格列佛和小人的性格特征的讨论和分析,并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对结局进行想象。王老师希冀学生热爱阅读,品味文学并感悟人生。
张媛老师展示的市一节二次函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堂上,张老师通过不断深化的问题串的将二次函数的性质呈现出来,并利用一图一课的形式在图形的不断变化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张老师的题目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静“到"动",一步步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同时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实现高效复习教学。
王旭老师的《鸟类的生殖与发育》一课,以鸡卵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过渡自然。课堂中运用了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中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挖掘,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疑惑。
展示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集中探讨,老师们进行评课议课,研讨交流。开课老师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及遇到的困难、教学反思,听课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展示与交流,青年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帮助。而多学科融合探讨,也碰撞出了跨学科的火花,促进了学科融合发展。在本次展示研讨活动中,也凸显了九初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真正做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九初“博雅杯”系列活动,促进着青年教师的发展,激发着全体老师对教学的不断思考和研究,推动着九初教学的高水平提升。
九初教科室 郁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