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假教师自修安排(九初)

  • 发布时间:2015-07-09 09:29
  • 作者:教科室
  • 浏览量:610

2014年暑假教师自修安排

一、课题研究

(一)课题《以邓颖超、吴健雄精神引领初中生道德成长的新路径研究》

完成一篇“以邓颖超、吴健雄精神引领初中生道德成长的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或案例。

(二)课题《初中物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研究》课题组:

请课题组成员参照以下几个方面完成1-2篇高质量的论文!

1.初中物理数字化系列实验设计的开发研究

通过数字化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包括问题的提出方案的制定,方法的运用,过程的展开,数据的采集,结果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学生对数字化实验技术掌握的不同阶段,进行教学设计。

2.初中物理数学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对比和整合的研究

数字化实验与实物实验在实验时间安排上的对比:如实验原理讲解时间、实验器材搭建时间、数据采集分析时间上的对比;数字化实验与实物实验在数据精确程度上的对比;数字化实验与实物实验在帮助学生得到结论上的直观性对比;数字化实验如何突破实物实验中的难点;通过数字化实验室如何优化学习目标、师生的互动生成的变化、如何优化评价矫正。

3.以数学化实验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

4.对初中物理数字化实验的现状研究及理性思考

根据数字化实验的具体内容,分析数字化实验有哪些优缺点。数字化实验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有被夸大的成分。尤其是数字化物理实验与初中物理实验能否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是否系统全面。数字化实验的资源广、开放性强,它是否能够对初中生学习物理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它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哪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数字化实验进行选择和利用等等

注:撰写论文可结合“玄武杯”征文主题,建议参加“玄武杯”论文评比。

(三)课题《审美视野下初中语文宽视域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1.认真学习自己所选子课题的相关文献,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2.撰写一篇论文,可结合“玄武杯”征文主题进行撰写,建议参加“玄武杯”论文评比。

(四) 课题《数字化实验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1.课题组成员假期学习与生物数字化实验有关的文章;

2.课题组成员假期完成与课题相关的论文一至两篇,可结合“玄武杯”征文主题进行撰写,建议参加“玄武杯”论文评比。

3.论文电子稿于8月19日上传至课题组群。

二、专业杂志阅读

    所有教师认真研读所订专业杂志,加强专业修养。

三、“玄武杯”征文

要求:所有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参加2015年度“玄武杯”征文活动。

(注:其成绩将计入今年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总分中。由此作为学校评定“校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参考。烦请老师们务必重视。)

关于举办2015年度“玄武杯”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充分发挥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品质,全面推进我区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经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举办2015年度“玄武杯”主题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为促进学习而教——我的“新三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与对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自愿参加)

时间节点:2015.7.1—2015.8.21

 

征文分类:幼教、职教、中学语文、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小学数学、中学英语、小学英语、中学思品(含高中政治)、小学思品、心理、化学、物理、历史、地理、生物、科学、信息、音乐、体育、美术、劳技与通用技术、小班化、其他(含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等以上未涉及类别)。

特别说明:

1.内容:本次征文须紧扣“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为主要内容的“新三学”课堂研究主题,围绕为促进学习而教——“新三学”主题下我的教学主张、我的教学策略、我的案例分析、我的工具开发、我的校本化思考与行动等,自选一个角度,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附件6:“新三学”解读;附件7:“新三学”课堂研究推荐参阅资料)

2.文体: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叙事、调查报告等,不含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教案设计、活动方案等。(附件2评分标准)

3.要求:①文章2000-4000字为宜;征文格式规范,正文匿名,以文章标题命名,打印时加封面(附件3封面;附件4“征文样稿”下载后直接撰写)。②一人独立完成,不设第二作者。文章未公开发表、未在各级征文评比中获奖。

4. 报送

本次投稿统一由各校(园)教科室收齐、汇总、报送,不接收个人投稿。各校教科室于2015.8.21下午4:00前将“参评文章+汇总表”电子稿打包后(附件5 学校汇总表),以学校简称命名,如玄外、成分、北幼等,发至邮箱xwjks2013@sina.cn。将纸质稿装文件袋交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传达室

5. 评审。所有征文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不收取任何费用。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学会

20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