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2 0 0 7 年 度 审 查 表
课题名称 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师 发展性评价的校本化研究
课题类别
批准立项号 D/2006/02/258
课题主持人 穆耕森
主持人所在单位 雨花台中学
填表日期 2007.12.10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07年10月
课 题 负 责 人 |
穆耕森 |
联 系 电 话 |
58013999 |
课题开始时间 |
2006.5 |
预期完成时间 |
2009.8 |
课
题
开
题
论
证 |
论证时间 |
2007.6.29 |
论证形式 |
专家论证 |
主要论证意见 |
本课题研究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以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比较重要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本课题从研究基础来看,能把握“教师自主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依据,熟悉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从课题设计来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充实、具体,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较适切,研究步骤有序可行。
从课题研究条件来看,课题主持人的研究能力、课题组的研究力量、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研究任务的物质保障都较好。 |
对原有研究计划的调整 |
1、调查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
用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现有的发展需求进行更详实的调查,为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提供可靠依据。
2、发展性评价的部分内容不宜作为年终量化考核内容。
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个人纵向发展,现在的发展是和过去相比,由于不同教师间存在个性、潜能的差异,不宜以统一的发展标准对教师进行量化。
|
研究进展 |
开展的主要活动 |
1、06年下半年课题组进行和课题相关的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进行课题申报,并于06年12月30日获得立项成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3、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宣传课题研究方案,初步制定教师发展性评价试行方案。
4、2007年6月29日进行专家开题论证活动。
5、对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6、在部分青年教师中试行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
7、设计并论证电子教师成长信息库的框架、功能。
8、对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9、对学校年终的教师十项评比进行改革,加入发展性评价内容。 |
区 审 核 |
|
研究进度 |
完成课题的以下工作:
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学习、宣传课题研究方案;初步试行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并进行总结改进。
|
|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1、对教师的发展需求有了详实的了解和统计。
2、制定了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并试行。
3、总结出发展性评价所应坚守的基本理念。
4、探索出支持发展性评价的系列具体举措。
5、参加试点的教师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6、试点后,调研得知:我校试点教师对发展性评价都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一致认为发展性评价可以在学校全面展开。
7、规划设计了教师成长信息库(电子)。 |
|
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主要困难和问题:
1、评价者面太广,评价内容过多,操作性差。
发展性评价中的评价者包括被评价者自己、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职能处室;评价内容也要考虑被评价者原有的基础和素质、现在的努力程度、发展速度、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操作复杂,很难面面俱到又很中肯。
2、量化功能太差,和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选拔和奖惩)距离太大,和现实脱节。
人都在发展,但由于在发展性评价中充分尊重教师的原有素质和个性发展特点,尊重教育的复杂性,教师成长的复杂性,很难对教师的纵向发展做量化评价,这和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所有教师进行横向的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不便于学校的考核,这使学校不可能全盘放弃原有的评价体系,而全部采用发展性评价,两者应有机融合,互补,才能起到评价的效果。
|
下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
研究思路:
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在改进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具体安排:
1、课题组成员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分析前期工作的得与失。
2、在广泛征求试点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教师自主性发展评价手册》,使手册对
教师的发展更具引导性,手册的填写和执行更具操作性。
3、在广泛征求试点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使方案更
完善。
4、完成教师成长信息库平台(电子)的建设,并让试点教师试用并改进。
5、把促进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系列活动(如:名师示范、预约听课、读书报告会等)制
度化。
6、在全校范围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宣传工作。
|
学校审核意见 |
公 章 |
区教科室(所)审核意见 |
公 章 |
市规划办审核意见 |
公 章 |
备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