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科室在市区教科所(室)的指导下,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在各处室及教师的配合下,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了各项科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现对一学期的工作做个回顾,反思工作的得与失,以求充分发挥教科研在学校中的重要作用。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本学期申报立项了课题《高中英语学习阶段“百篇”“千句”工程的实验研究》,该课题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大面积提高学校外语教学质量的推广应用和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子课题。本课题于
学期开设的28门选修课。教师撰写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编排选修班级。选修课排入课表,高一、高二学生分别在每周二、周四的第八节课上选修。本学期共开设选修课10节,组织学生考查一次。
(三)组织参加省“师陶杯”、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等评比。本学期组织了省“师陶杯”论文评比,共上交论文17篇,获奖8篇,其中顾淋丽教师的《新课程下教师作用的重新定位》获二等奖,梅岚等7位教师获三等奖。组织了市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共上交8篇,结果未知。组织了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论文(教案)评比,刘蓓蓓、张益红分获一、二等奖。不完全统计2004年度区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共40多篇。
(四)举办了南京市教育科研基地科研活动暨省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推广大会。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章宏主任、省、电教馆徐晓梅主任、洪礼彬主任、区教科室钟家燮及全市教科研基地学校的领导参加了活动。
(五)酝酿校本教材的编写。计划编写六门校本教材,开发社区资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它们分别是《学会探究》、《班级文化》、《足球文化》、《人文雨花》、《古诗文赏析》、《环境教育》。教材编写体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生活化,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
(六)组织 “青年教师研习会” 第二届“新秀杯”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为了激励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反思教学实践,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研会举办第二届“新秀杯”教学案例评比活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获奖者除获表彰外,将有机会在校“论文报告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全校教师分享教学体会。
2005.1
教 科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