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2016 学年度第2 学期 六年级 语文 学科
教 学 计 划
一、教材分析(相关内容的编写意图、在知识框架内的地位是什么?)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1、学习习惯。 (1)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
2、 学情分析(学生相应的知识基础、经验基础有哪些?)
六年级整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较好,听话踏实,学习兴趣浓,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比较重视。各班也涌现了不少的优秀学生有着非常好的语文能力,拓展能力强。但是也有个别后进生与小伙伴的差距明显,他们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基础较差,个别孩子记忆有障碍,书写较差,需要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哪些相关的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
四、跟进措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学生写字训练,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从练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整洁。 9、做好补差工作,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给差生补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
五、研究课题(本册教材可以提炼哪些相关的微型课题?)
优化的策略 高效的教学 |
六、进度安排
周次 |
月 日 |
教学内容 |
周次 |
月 日 |
教学内容 |
1 |
2.22——2.26 |
习惯——课文2 |
16 |
6.6——6.10 |
课文22——课文23 |
2 |
2.29——3.4 |
课文3——习作1 |
17 |
6.13——6.17 |
课文24——练习7 |
3 |
3.7——3.11 |
练习1——课文5 |
18 |
6.20——6.24 |
期末复习
|
4 |
3.14——3.18 |
课文5——课文7 |
19 |
6.27——6.30 |
毕业考试 |
5 |
3.21——3.25 |
习作2——课文8 |
20 |
|
|
6 |
3.28——4.1 |
课文9—课文11 |
21 |
|
|
7 |
4.4——4.8 |
习作3—课文12 |
22 |
|
|
8 |
4.11——4.15 |
课文13—课文14 |
23 |
|
|
9 |
4.18——4.22 |
习作4—练习4 |
24 |
|
|
10 |
4.25——4.29 |
复习检测 |
25 |
|
|
11 |
5.2——5.6 |
课文15—课文16 |
26 |
|
|
12 |
5.9——5.13 |
课文17—习作5 |
|
|
|
13 |
5.16——5.20 |
练习5—课文18 |
|
|
|
14 |
5.23——5.27 |
课文19—课文20 |
|
|
|
15 |
5.30——6.3 |
课文21—练习6 |
|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