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课堂,斯霞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一、“爱的课堂”的溯源与启动
其一,“爱的课堂”是有根脉的,这条根脉就是百年附小的“爱的教育”。南师附小有着110多年的办学历史,110年的办学史,就是一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史,一部“爱的教育”的实践史。早在1918年,南师附小校长
其二,“爱的课堂”是有血脉的,这条血脉就是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建国以后,南师附小的“爱的教育”不断传承与发展,以斯霞老师为杰出的代表,不仅坚守了“爱的教育”,并对“爱的教育”做出了新的诠释。斯霞老师所倡导的“童心母爱”及教育实践,不仅超越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范畴,而且超越了小学教育的范畴,使她的名字,成为教育本身的一种象征符号。
其三,“爱的课堂”是有动脉的,这条动脉就是南师附小当下的办学追求。当下的南师附小,在著名特级教师闫勤校长的引领下,继续高举“爱的教育”旗帜,不断找寻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反思传统课堂的弊端,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中“爱的缺失”和“爱的误解”的根由,并以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突破口,从2008年起,正式启动“爱的课堂”的实验研究,并于“十二五”开局之年,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为题,成功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
二、“爱的课堂”的理念与实践
其一,对“爱的课堂”框架进行了具体而创造性的校本建构。
“爱的课堂”不是零散的实践,要从点状走向结构、走向体系。我们进一步建构了“爱的课堂”框架,实现了学校课程开发与课堂建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大家请看,这是“爱的课堂”的基本结构——
从这一结构图式可以看出——
其一,斯霞教育思想,尤其是“童心母爱”成为“爱的课堂”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
其二,爱的课堂在斯霞“童心母爱”的思想支撑和价值引领下,确立了“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的基本理念。
其三,“童心母爱”思想引领下的“爱的课堂”,追求儿童“活泼泼”的生长状态,并落实和体现为这样三层核心要义,即自己生长、自然生长、自由生长。其中,自己的生长是儿童作为主体“在场”的生长,自然的生长就是让儿童用喜欢的方式、符合规律的生长,自由的生长则是儿童灵性与创造力勃发的生长。
其四,“爱的课堂”的教学方式强调的原则是“以研立学,因学而教”,努力从教和学两个维度落实——
在“学”的层面,倡导“以研立学”,基本方式为“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小游戏”学习。
在“教”的层面,倡导“因学而教”,实践策略为教学内容的葆有选择,教学过程的循有规律,教学时空的留有空白。
其二,形成了以爱为核心的师生关系,为“爱的课堂”营造了美好的成长环境。
斯霞老师在南师附小从教70余年,留下了大量的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对其大量的课堂实录和育人案例进行微格分析,不难发现:尊重、赏识、支持和生长,构成了斯霞教育思想的核心元素,这些无疑成为爱的课堂追寻的最鲜活、最靓丽、最独特的“风景”。
1.尊重,爱的起点,“爱的课堂”从尊重开始。
斯霞老师常说:“孩子有许多值得老师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相信孩子的潜能、放飞孩子的童心,已然成为“爱的课堂”的最高法则。“爱的课堂”强调:孩子就应该真正像个孩子,课堂应该是健康的、安全的、快乐的。“爱的课堂”让“童心”与“爱心”的相遇,引发最大的创造之心,促进儿童自由生长、并自觉生长,在“深度卷入”中自由地运用时空。
2.赏识,爱的力量,“爱的课堂”要唤醒童心,充满童趣。
“在南师附小,每个孩子纯真的心灵都能得到赏识,每个孩子都在编织着只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诚如
3.支持,爱的方式,爱的课堂让学生在研究中探索,在帮助中进步。
支持儿童学习、并促进其“可能性”的发现和实现,是“爱的课堂”时刻牢记的宗旨。“爱的课堂”要想进入儿童的世界,就必须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需要不断整合教育元素,建构基于儿童的成长需要并为其“奠基”一生的“课堂”。
在“爱的课堂”实施与探索中,我们始终把课堂评价作为一个重点贯穿始终,特别是对评价目标和评价策略两方面作了具体的改革。
1. 顶层设计“爱的课堂”的评价目标。
“爱的课堂”目标定位于“为生长而教”,必然对“生长”倾注特别的关注与研究。我们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借助高等校专家的理论支持,顶层设计了“爱的课堂”的“生长特质”,为爱的课堂的终端目标达成与检测提供了理性与科学的支撑。
2.科学分析 “爱的课堂”的评价内容。
除通过常态学科质量检测外,我们积极寻求更为科学、更为全面的支持,试图通过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品质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学习素养,运用科学而权威的检测工具,进行多方面、多维度的检测。
例如我们在高校专家的支持下,对能有效反映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远距离联想能力”、反映学生综合学习心理品质的“学习适应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等进行了一系列测评与统计分析,凸显了“爱的课堂”的教育功效。
三、“爱的课堂”的成果及影响
1.真实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爱的课堂”让“童心”与“爱心”相遇,让南师附小的孩子们演绎出特别的真与趣,催生出特别的思与问,绽放出特别的才与艺。他们特别有爱心、有兴趣,爱提问、爱研究,会质疑、会合作,会讲自己的故事,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并形成了《小故事》《小论文》《小研究》等标志性成果。
2.切实而持续地推动了教师的卓越成长
南师附小通过斯霞教育创新奖、斯霞式教师、斯霞年度人物的评比,使教师的课堂实践智慧得到了提升,儿童观、师生观、教学观、课程观等都得到了发展,推动和加速了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化发展,涌现出以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闫勤校长为代表的一批批“斯霞式人民教师”。
3.全面而高位地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发展
“爱的课堂”深受全国各地参观考察学习的专家、领导、同仁的高度赞许,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亲临调研后感叹:南师附小“爱的课堂”是虎虎“生动”、自觉“主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现出“自信”、“多样”和“深入”。
建构了“爱的课堂”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操作范式,拍摄并发行了“爱的课堂”百节录像课,出版了《坚守爱的教育》《小研究学习》《一个小学十年努力纪》等专著,公开发表了一批关于“爱的课堂”的系列论文,多次被《人民教育》等国家媒体深度报道。“爱的课堂”的建构切实有效地让斯霞教育思想薪火相传,这不仅具有校本意义,更具有普遍意义。
“爱的课堂”多次应邀在全国多地展示、辐射,得到高度评价,近三年学校接待来自省内外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同行来校学习和交流近万人次,得到广大同行的青睐,引起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