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材简析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内容: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因此,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找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找规律的教学结构:提出问题——简单入手——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反思拓展。通过找规律,帮助学生体会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结构,并认识和与积的奇偶性。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在学习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迁移。因此,围绕本课的知识展开结构“任意两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加——任意多个数相乘”,学生能够在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学习方法结构后,自主的进行结构化的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发现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归纳规律”的方法结构,积累探索规律的相关经验。
3、在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结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和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抛出问题,激发思考
1、出示:1+2+3+……+99
问:如果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2、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
3、小结: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经历过程、归纳规纳
1、简单问题,初步感受
师:2个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自己写几道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例子,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学生举例,谈发现。
生1:我发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2:我还发现其实就是同性相加为偶,异性相加为奇。
师:大家知道同性和异性的意思吗?谁来说说。
生3:同性就是两个加数都是偶数或者奇数,异性就是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
生4:也就是加数的性质要一样。
生5:我还可以用图画来证明。偶数看成一个长方形,奇数看成一个三角形的话,偶数+偶数还是长方形,奇数非得是两个才能凑成一个长方形,要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相加就不能凑出长方形了。
生6:你想的我还可以用算式来解释,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奇数除以2余数是1,偶数+偶数还是没有余数;奇数+奇数的余数加起来就是2,能被2整除,这样和就变成偶数了;奇数+偶数的话,余数始终是1,所以和是奇数。
师:有趣的想法。看来两个数相加和的奇偶性大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和理解了。
2、深化认识、找出规律
(1)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两个非0自然数相加的和,发现了和的奇偶性与两个加数奇偶性的关系。那任意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非0自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
(2)学生举例:
任意选3个、4个、5个或5个以上不是0的自然数,写成连加算式,先算出和,再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3)交流、板书算式:
提问:仔细观察我们现在列举的连加算式,你觉得可以分成几类呢?
生:可以分成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点拨:判断和的奇偶性关键要看什么?
加数中奇数个数与和的奇偶性有什么样的关系?
(4)验证、小结:
观察刚才自己举的例子,和我们的发现一样吗?
你能说一说加数中奇数的个数与和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几个非0自然数连加,加数中,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4、解决问题、回顾反思
出示:1+2+3+……+9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回顾反思:我们遇到这个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小结: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在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些例子,再通过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