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322
post:493322

黄佳莉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1-22 17:36
  • 作者:黄佳莉
  • 点击量: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四川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辛勤劳动的真挚感情。
2、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3、乐于参与课堂表演与合作,感受二声部与打击乐的合作效果,收获合作的快乐。

一. 教材分析 :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流传在四川山区的山歌,通常在人们上山砍柴时演唱,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因歌词出现“罗儿”的衬词,当地人又叫“罗儿调”。 歌曲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以“2”为主,构成123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的起伏不大,但却特别明快、这种级近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音音调,旋律中强调6—2四度进行,这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6—2的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的形声衬词,表现了歌者悠然自得的喜悦心情,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 

二.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感受歌曲的民歌风格,体会其中的真挚感情。 
难点: 1、波音唱法的解决。
       2、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三. 教(学)具准备 :
钢琴、录音、打击乐 

四.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 猜谜游戏:根据老师给出的谜面,猜两个字——四川

2. 教师简介四川省 欣赏四川风景图

师: 四川盆地风景秀丽,四面环山,著名的黄龙景区,九寨沟、峨眉山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大山的早晨是美丽的,伴着微微的清风,清脆的鸟鸣,太阳爬上了山坡,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回声游戏

1.老师喊一句“太阳出来咯”,学生做回声

师:这是清晨山间的对话,你觉得他们起床以后会做些什么呢?

(生答)

2.师:对,他们在劳动,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今天啊,老师特意把同学们按照男女生分开坐,就是要带大家一起去体会劳动的韵律,并且走进四川去感受大山的情怀和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

3.播放大山里的风景画面

师:当晨间的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山谷,山谷中回荡起了一个姑娘的歌声,她是怎样唱的呢,你听! 

没错,她在唱“太阳出来咯~”

(1) 唱一唱引子部分的音高(如下图)

女:  2 3 2 1  2 —

男:  2 3 2 1  6 —

(2) 学生模拟回声互相喊话

师:她为什么要唱这个呢?——呼唤大伙起来劳动了!现在我们用歌声去呼唤对面山上的伙伴吧!

 

 

(三)节奏诵读:

1. 念一念图片中的节奏

师:勤劳的人民一边劳动一边喊着口号,你能来读一读么?

姑娘们:放牛    

小伙们:上山砍柴   嘿   咗咗      嘿   咗        

                                               

2.播放歌曲伴奏,有节奏地念口号

3. 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生加入二声部口号

师:伴随着太阳出来的喜悦,让我们为歌曲加入劳动的节奏吧,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合作么,试一试。

 

(四)学唱歌曲

1.听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高兴、欢快、自豪) 
2.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3.提问:本课歌曲有何特点?(简要介绍“衬词”)
4.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 
5.鼓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要求咬字清晰 
6.学生跟琴 轻唱歌词
7.解决演唱难点:

(1)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波音”的唱法。通过手指的摆动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波音的唱法。 
(2)练习跨小节的连音线的地方。 
8.集体将歌曲演唱一遍。 

9.学习第二、三段歌词

(五).合作与表演

1.由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情绪要乐观爽朗。 

2.尝试二声部合作,为歌曲加入之前学习的口号“啰啰”“嘿咗咗”

3.加入打击乐鼓和锣

鼓: X  XX    X  XX

锣:啷啷 扯   光  扯

XX   X     X  X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