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时间:2012
教学调整或生成记录 |
学与教的主要过程 |
一、导入 出示例5中的实物图。 提问:图中共有30个方格,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涂上黄色,一份涂上红色,每种颜色涂多少格?如果红色涂20格,黄色涂10格,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多少?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5 提问:3:2要表示的哪两个数量的比?这两个数量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思考: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还可以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解答例5。 试试看,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习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 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3∶2。) 也可以让学生涂一涂,进行验证。 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 提问:1:2:3表示哪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一共有6份,三种颜色的方格数各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大家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说解题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 2、归纳(讨论) 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怎么解答?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4、教师提问:分谁?怎么分?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练/二,问: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要求来分配? 3、练习十四第1题。 4、练习十四第4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四、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2、3题 |
1、 画图:红格数是黄格数的 2、 从这句话中,你能想到什么? 黄格数是红格数的( ) 红格有( )份,黄格有( )份,红、黄格共有( )份。 红格数与黄格数的比是( ), 黄格数与红格数的比是( )。 红格数与总数的比是 ( ) 红格数是总数的( )。 黄格数与总数的比是( ), 黄格数是总数的( )。 3、 教学例五
3+2=5………表示什么? 30÷5×3 30× 表示什么?
4、 试做、交流,介绍连比,其中的:不能用除号代替,“连比”不是连除。
5、 揭题:将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6、 巩固练习P75/2 追问:能按三个班级平均分吗? P77/4 两个锐角和多少度? P76/4、 P77/7是按比例分配吗? 补充练习: 补1、有两台同样的播种机共同耕种一块地,甲播种机工作了4小时,乙播种机工作了3小时,共得酬金210元。这些酬劳怎样分配给两位机主才是公平的?
补2、用一根60厘米长的木条做一个长方形木框,要使木框长、宽的比为2﹕1,木框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