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167
post:493167

大禹治水教案 陈涓

  • 发布时间:2015-01-15 17:53
  • 作者:陈涓
  • 点击量: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理解“治水”的含义,能概括出课文说的是什么故事;

2、            认读一类生字,读准字音,会用多音字“没”“倒”组词;

3、            再读课文,精读12小节,体会洪水的凶猛无情和大禹治水的艰辛;

4、            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认识“衣字旁”,学写“被”。

教学重点:

1、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细读12小节,体会其中深意

3、            记忆生字、学写 “被”

教学难点:

通过读12小节,体会洪水的凶猛无情和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字卡。

教学内容:

一、        揭示课题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老师板书:大禹)让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

2、            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同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谁来说说看,课文说了大禹什么故事呢?

学生口答:治水。评:你读得真仔细,在这篇课文中,“治水”就是?(治理洪水)补充课题:治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15、大禹治水。

答案2:繁冗地概括文义。评:你读得真仔细。其实,课文中有一个词就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故事,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补充课题:治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15、大禹治水。

 

二、        初读课文

1、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瞧,这些词语你认识吗?

出示:治理、洪水、百姓、地形、挖通、制服、伟大、害、被(带拼音)

来,在小组中轮流读读这些词,读不准的,组里的其他小朋友要帮他纠正哦!

 

哪一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小组)

他们读的时候,其他组仔细听哟,看看他们读准了没有。

他们读得怎么样?(读不准的,老师点播:这个词谁会读?我们一起读一读。)

 

2、这些词你们读的真好!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认识你们。出示二类词。

滔滔、房屋、仔细、劈开、感激、英雄、淹没、冲到

来,和你的同桌互相读读这些词。

哪个小朋友愿意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指名上台领读)

 

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些词,在这些词里还藏了两个多音字,你找到了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相机出示:倒、没。

 

mò:“淹没”都是三点水,它表示水很多,多得高过了顶。谁还会用这个mò组词?(沉没、埋没、没顶之灾、没收、没齿难忘)

mò还可以念?没: méi。谁会用没组词?(没有、没用、没精打采……)

 

dǎo:原来是直的,后来斜躺下来,就是dǎo。(老师用书做演示)谁还会用dǎo组词?(打到、倒台、倒霉、卧倒、摔倒、倒卖、倒戈)

dào:什么情况下用dào?谁来组组词?反过来、向后(倒车、倒退、倒水、倒立、倒挂、颠三倒四)。师点拨,做动作。

 

多音字可真有趣,小朋友们可要在课文中读准它们哟!

 

3、好,词语会读了,下面,这些词语宝宝就要回到课文中了,老师想请四位同学分别读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想想大禹治水的过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234组的1号同学起立。老师来读课题。

(同学听后谈感受:我觉得大禹治水很伟大、不可思议、艰难、千辛万苦、时间长……)

4、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多么不容易啊!想知道洪水是什么样子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放录像)师描述:看,洪水来势汹汹,冲过之后,一片狼藉。

 

5、课文里又是怎样描写洪水的呢?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生自读)

(出示第一小节)

1)通过朗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口答)

2)是啊!洪水很大很急,这就是“滔滔”(师指着引读)

谁来读读这个词?(2人)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图片(淹没)看看,洪水过后,田里还有完好的庄稼吗?都没有了,只剩下水了。这就是“淹没”(出示)来,读一读。

出示图片(冲倒)房屋呢?还有吗?

只剩下残砖断瓦。因为洪水冲倒了?引读(房屋)

田也没了,房也没了,老百姓都不知要到哪里去,这真是 “无家可归”(指引)谁再来读读这个词?(指读“无家可归”:2人)

师总结描述:洪水让老百姓失去了家园,卷走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卷走了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洪水过后。老百姓还得忍饥挨饿,还会遭遇寒冷和疾病。

小朋友,如果你是那儿的百姓,心里什么感受?

(生口答:悲伤、难过、害怕……)

  谁来读读洪水的可怕无情?

(指读:2人)齐读。

 

看到百姓这么痛苦,大禹又是什么心情?所以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接下来,我们将在小组里进行学习。请大家先看看小组学习的要求。(出示)师读要求: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读一读第2自然段。

2、读过之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完成填空:

    禹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                   ),然后(                    )。

 

6、出示填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              ),然后(                 )。

 

 

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填的答案。(2位组长)

你们找的非常准确。为什么要先查看水流和地形呢?来,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水流和地形。(出示一版地形图)看,大自然的地形千奇百怪。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有沙漠……张扬高低起伏的土地形状就是“地形”。

再看看,大自然的水流也分布在各处,有的流的急,有的流的慢,有的向东流,有的向西走,每条河流都各有特点。在这样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环境中,随便挖挖,就能找到合适的路线引走洪水吗?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将洪水引开呢?这就需要大禹先?(查看水流和地形)

是的,大禹要了解地形和水流的情况,(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就必须要翻过很多山,趟过很多河。这么多山、这么多河,都要他亲自去查看,这真是走遍了?(引读:千山万水)

 

     你能想象一下,在大禹跋山涉水察看地形和水流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吗?(学生汇报)

师点拨:在炎热的夏天,他爬上高山,去察看地形,会……?

在寒冷的冬天,他来到河边,察看水流的情况,会……?(生想象回答)

吃的苦数也数不完,这就是“千辛万苦”(引读)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师: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太不容易了,你能读出其中的艰难吗?(指读:1-2人)来,让我们一起读读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时的艰辛。齐读第(1)句。

了解了地形和水流,大禹接着是怎么做的呢?他带领(引读)老百姓……大海。

画图理解“挖通”。什么叫“挖通”呢?同学们请看:两条河原本是分开的,怎样才能挖通它们呢?哪位小朋友上来画一画?(边画边讲解)是的,在两条河之间挖一条连通的通道,这就是“挖通”。这样,两条河之间的水就能相互流动了。

小朋友们,河与河之间往往相隔数百里、数千里,为了挖通河道,他们得挖多少土石、得花多少时间啊!这真是“千辛万苦”(引读)(边板书)

“劈开”:再看看,这么高的一座山,一斧子能劈开吗?那么,大禹得带领老百姓怎么干呢?(生答:不停得挖、凿)看看图,得多少人一起挖呀?(很多、成千上万)

对,得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挖、一起凿。你能想象一下,在他们挖凿山石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想象: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挖凿山石,会?

在炎热的夏天,他们挖凿山石,会?

 再看看图,他们不仅要挖,还得想办法把这些山石运走,多不容易啊!这真是?(千辛万苦)引读。

课文里说,他们劈开了“九”座大山,挖痛了“九”条大河。其实,想要将全部的洪水引入大海,仅仅九座山、九条河就够了吗?(学生答)只怕数也数不清了。

   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的,了不起吗?谁来读读他的艰辛?(指读:1人)齐读第(2)句。

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读读第2小节。(齐读)

7、(出示图片,最终,河道开通了,山道开通了,洪水顺着山道、河道流入了?(大海)田地?保住了。房屋?(保住了)百姓的生命?(也保住了)

大禹带领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治理洪水,这一治就是13年。在这13年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三、        记忆生字

1、课文中,大禹用智慧的方法治理洪水,相信我们小朋友也一定能用智慧的方法记住这课的生字。请小组长拿出字卡,考考你的组员,看看谁认字认得最快?(组内识字)

2、(开火车检查认读去拼音的生字。)哪一组愿意接受挑战,认认本课的生字?(1-2组)

3、过渡:你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下面我们一块儿来学写一个字。出示:被。

认识它吗?知道它是什么偏旁吗?为什么是衣字旁?

师板演。提醒: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高低差不多。拿出习字册,描一个,写一个。

展示,讲评。

 

四、        结束。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次课,我们继续把《大禹治水》的故事学完。

上一篇:《八只小鹅》
下一篇:章梅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