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司马光
板块一:导入课题
1.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
sī 司马光 |
注意读准“司”,它是平舌音。 “司”是“司机”的“司”。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它?
我们的姓是一个字,它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大家读读他的名字——司马光。师板书,生书空。
2.小朋友对司马光有什么了解吗?
他是九百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也是一位大学问家。他小时候勤奋好学,非常博学。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板块二: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
1.过生字关
一类字
古时候 花园 爬山 掉下 别的 哭了 使劲 流水
|
借拼音读,提醒领读,开火车读。
二类字,提醒读,领读,
发现规律,男女生读
2、四人合作读课文
3、 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板块三:理解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
(1)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段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对了,是宋代。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再读读这段话,你还知道了什么? 玩得多开心,开心地读读。
(3)这就是孩子们玩耍的花园。这是假山,下面有一口缸。仔细看看,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是的,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
指导朗读。请你读出缸的“大”,并读给你的同桌听。
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耍。可就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自由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小朋友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此刻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心情一定很着急,因为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呢!如果我是你妈妈,你会说什么?
(2)别的小朋友,就是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孩子。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哭和叫,但这样是没有用的。还有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吗?慌与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3)再读读这一段课文,想一想,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能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没有慌就是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是的,司马光没有慌,这已经能说明他是个勇敢的孩子。那么,他是怎么做的?这里的“搬”换成“拿”可以吗?石头很大,要用两只手“搬”,不能用“拿”。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再请小朋友用力做砸的动作,体会一下,什么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
是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课件:
这就是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再来读读课文。读出司马光当时紧张、急切的心情。想一想,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里?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4)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能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
现在,你知道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4)小朋友都觉得他是一个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如果用我们成语来说就是:
课件出示成语:临危不惧 方寸不乱 从容不迫 多谋善断
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练习7中的内容,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些成语。你懂得这些成语的意思吗?
动画:读一读
(5)课文我们学完了,你从司马光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呢?对了,遇到紧急情况千万不能慌张,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6)现在,你再读读课文,你能读得更有感情吗?比一比,谁读得好。
(7)你还知道哪些孩子在关键时刻方寸不乱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8)小朋友学了课文,了解了一个临危不惧、方寸不乱的司马光。那么,老师这里还有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看你能对司马光有什么新的了解?
难怪司马光能成为大学问家,他是多么勤奋啊!
板块四:识字写字
1.这些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请小朋友读一读,给它们组些词。
2.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呢?
3.请小朋友根据笔顺图,自己先书空练习写写这些字。
4.说说这些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指导 : 流 候 爬
“流”的右边一点不能丢;“候”的中间的短竖不能丢;“爬”是半包围结构,左边是爪字旁,不能写成瓜。
爪子爬的巴巴响,要想爬得快,伸长小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