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任智 执教年级:一年级(水平一)第五课时
学习 目标 |
1.在组合动作中能运用不同的攀爬方法完成各种任务,提高爬越的能力和平衡感。 2.100%的学生能做出手脚并用攀爬的动作,70%的学生快速准确的做出相应的攀爬动作。 3.乐于在团队中相互帮助。 |
|||||||
教学 内容 |
1、我是小能手:爬越组合 (5-5) 2、考核 |
|||||||
教学 重点 |
运用合理的攀爬方法 |
|||||||
教学 难点 |
动作连贯协调 |
|||||||
程序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与学的活动 |
教学组织与要求 |
运动负荷 |
|||
时 间 |
次数 |
强度 |
||||||
一 |
10 |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 3.趣味慢跑 4.徒手操 (※静力拉伸) |
1. 宣布学习内容和要求。 2.集体进行队列练习。 3.各组进行各种图形跑的练习。
4.集体听音乐完成徒手操。 |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精神饱满 组织:一路纵队 要求:动作轻盈 组织:八路纵队 要求:模仿形象
|
|
|
|
|
二 |
20 |
我是小能手:爬越组合 1.爬越一定高度的障碍
2、摆放组合
3、小组选择组合内容 |
2 试一试: 各组在组长的带领完成爬越一定高度障碍的练习,提高动作的熟练度。 2 练一练: 各组自行摆放4中器械,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通过障碍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相互观察,提高摆放的合理度。 2 想一想: 组织各组展示其通过的方法,各组进行自评,教师引导大家积极思考:怎样摆放最合理。并带领各组重新调整摆放的顺序。各组开展小组自练提高动作的反应能力。 2 拓一拓:根据自己能力大小进行分层练习:各组根据能力大小,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组合器材,并在每组组合中选出动作最好的学生展示。 2 指导学生巩固练习。 2 评一评:积极交流,各抒己见。 |
1.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自我保护
2.组织:同上 要求:安全的通过障碍
3.组织:同上 要求:摆放合理
4.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根据能力大小,可以选择不同小组的组合进行练习。 |
”
”
|
|
|
|
三 |
8 |
三、考核 |
2 教师说明考核的方法,并指定两个不同类型的组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合力选择考试小组。 2 分组进行考核。 2 及时进行评比。 |
组织:四路纵队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 |
”
|
|
大 |
|
四 |
2 |
四、结束: |
2 集体放松,教师宣布考核结果。 2 师生相互间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的体验。 2 布置课后作业。 |
组织:散点队形 要求:轻松愉悦 |
|
1
|
小 |
|
场地 器材 |
椅子4个 凳子8张 体操垫8床 |
教学效果预计 |
1.练习密度:35%-40% 2.运动强度:大 3.平均心率:135次/分左右 |
|||||
教学 反思 |
在进行大量的活动铺垫后,学生慢慢地适应了组合器械的攀爬动作。分层教学中,我先请各组摆放自己喜欢的组合内容,然后各组交流组合内容,最后根据能力选择考核组合。 |
|||||||
一、攀爬单元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几乎是完全处于一种安逸的生存状态,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提不动体操垫、上课一会就喊累等现象比比皆是,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他们的受伤程度较之成人高之又高,生存能力的降低不容乐观。体育项目多数源自于生存本能,攀爬作为技巧项目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灵敏度、协调性,对学生生存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攀爬单元的教材分析:
攀爬是技巧教材之一,其特点是培养学生手脚并用的协调能力。学生在体验手脚并用攀爬、徒步攀爬、爬越一定高度以及从高处向下爬等不同动作方法时,能提高手脚的协调能力、身体灵活度、爬越的能力、空间感和平衡感。经过这个单元的练习后,学生可以做出各种攀爬的动作,并尝试在生活中面对不同的障碍时能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三、学情分析:
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我校学生思维敏捷。但是在几次校内的防震、消防等演戏中,我发现学生的灵敏度、平衡感、空间感等方面有所不足。当遇到突然事件时缺乏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不能将体育与生活实际紧密在一起,。通过本单元的系列练习,希望能够改善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他们的灵敏度以及协调能力。
四、设计的思路:
1.本单元设立了5个教学情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2.在本单元中十分注重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学习消防员的操练、蜘蛛侠的本领等,掌握攀爬项目的技术特点。引导大家开动脑筋在合作学习中,逐步掌握攀爬的技术动作,并能在各组活动中运用该能力。
3.本单元中重视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能力让其选择适合的攀爬动作,在自主学练中找出最适合的攀爬动作。教学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开发集体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4.拓展了教学辅助器材,如:梯子、体操凳等,有序地开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全体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
五、本单元的特色:
1.注意情节内容的交叉与渗透,善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下完成任务。
2.充分发挥器材的特点,以练习攀爬为主,同时做到一物多用。
3.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及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