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过程,感知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学会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索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学习周期规律作准备。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魏老师还带来了几幅画面,请大家来欣赏!在欣赏之前,先请大家猜一猜。猜猜翻过来是什么?
他们的排列有规律吗?
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观察图片,初识间隔排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有?
再下一个呢?
2、师:小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呢?
3、师: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现象,叫做“一一间隔”。(板书:一一间隔)
4、继续来看,现在屏幕上有几朵花?怎么排列的?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花?
师:这里的红花和蓝花是怎么排列的?你会说吗?
二、数量比较,探索规律
师:刚才认识了一一间隔排列,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个数是怎样的,以这两组为例,同桌讨论,每组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观察,这里分别是哪两种图形一一间隔?
2、师:同学们,一起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它们的数量……?
3、再来看,红花和蓝花的个数怎么样?也就是红花和蓝花……?
师:非常好。
4、师:看来,在一一间隔排列的两样物体中,它们的数量有可能是…?还有可能是…?
5、师:不用数,能不能一下就看出是可乐多还是雪碧多?(生:可乐多)你的意见呢?
你数了吗?(生:没有数。)你怎么知道的?(生:第一个是可乐,最后一个也是可乐。)
师:你们听懂了吗?第一个是可乐,最后一个也是可乐,就是可乐多?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一组,一罐可乐一罐雪碧、二组,一罐可乐一罐雪碧……最后一组,有一罐可乐,而没有……?
师:说说看,你们已经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当两端相同时候,它们的数量不相等。)
师:哪一种多?(生:第一种多)
6.师:就是开头和结尾的那种多。多几个?(生:多一个。)非常好!回头我们来看,红花和蓝花哪个多?为什么?少了一个蓝花怎么看出来的?
(生:两端相同,数量不同)
你已经会用规律来解释了。再来看蘑菇和兔子,哪个多?为什么?两端不同,它们的数量反而相同。(板书:两端不同,数量相等。)
师:这两位同学善于观察,找出问题的关键,真了不起!
7、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一一间隔排列,现在请你自己来设计一组间隔排列,好吗?
我能设计一个“一一间隔”现象吗?(可以用字母、图形、符号等)
请拿出材料袋里的学具,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操作后,上台展示)
师:看黑板上的这些作品,谁来介绍一下。
三、逆向思考,促讲理解
1、想象: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体能“一一间隔” 排列吗?
4棵柳树,4棵杨树
5朵红花,4朵蓝花
4枝铅笔,7块橡皮
100只键盘,101只鼠标
2、动手操作,内化间隔排列。
如果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不知道具体数量,你还能判断两种物体的数量吗?
师:看大屏幕,谁和谁间隔排列?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判断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师:那这组是谁和谁间隔排列?
这一组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哪一种多?多几个?你是怎么判断的?
为什么第一组排列中蝙蝠和蜜蜂的个数相等,而在第二组中橘子却比苹果多一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想发表意见?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马路一边有32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夹着一个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2、拓展练习:把一段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这里是什么和什么一一间隔排列呢?你知道吗?
锯的段数与锯痕是间隔排列。
3、铃声。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仔细看,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发现了一一间隔现象中的许多规律。耳朵也能发现规律,想不想试一试?好,把眼睛闭起来,仔细听哦。
睁开眼睛,小老鼠正在给小青蛙打电话,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你感受到一一间隔的现象了吗?说说你的感受?
4、游戏:按规则排队。
小主持人。
(1)邀请6 名男生在讲台前站成一排。
(2)每两名男生中间站一名女生。
(3)把这些学生按原来的顺序围成一个圆形,每两名男生中间还是有一名女生。
(3) 增加1 名男生或减少1 名女生完成排列后,讨论这是什么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5、这是小华和小明在手工课上做的珠串,请你判断一下,每根珠串上是蓝珠子多,还是红珠子多?
6、如果请你设计一个珠串,你会做吗?
要求——
用10个红珠子和一些蓝珠子,制作成一个“一一间隔”排列的珠串,想一想,需要多少个蓝珠子?
师:像这样的间隔排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不断探索,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