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82
post:492082

程媛媛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4-06-26 10:50
  • 作者:程媛媛
  • 点击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内容:数学书 38-39页,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前几天提老师在整理电脑的时候,找到我们班同学在二年级的一张合影。想不想看一看?(出示照片)能看清吗?那怎么办?

2.(依次出示3张放大图片 1、只把长放大,2、只把宽放大,3、按21放大)

师:如果按照我们平时的想法,这三幅图都放大了。不过这三幅图中只有一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你认为是哪一幅呢?

学生辨析。(预设回答:长和宽都放大了,照片没变形,长和宽按相同的倍数(比)放大……)

师:通过辨析,我们认识到图4是把图1放大后得到的。不过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再看图4和图1,图4是放大了,怎样放大的?这就需要一些数据来帮我们表述。(出示数据图)

二、联系实际,形成概念

1.教学例1

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尺寸,图4是怎样放大的?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教师不急于评价)

①放大后长方形的每条边是原来长方形的2(引导:能用比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221

……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述都是正确的吗?究竟怎样的表述是规范的?请大家自学书38页。

2.自学书上内容,规范放大定义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师:就这段话,你觉得需要和大家解释交流的是什么?

结合屏幕上图1和图4具体解释“对应边长”

(指名说)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图说一说图4是怎样放大的吗?(板书:按21的比放大)

前项2表示——(放大后的份数)后项1表示——(原来的份数)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交流,我们对“放大”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说一说关于图形的放大要注意什么?

(长和宽按照相同的倍数放大,对应边的比相同,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3.认识“缩小”

师:如果把图形按1:2的比处理,是放大吗?那是——缩小(板书:缩小)

原来的图形按照1:2缩小后,长和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学生口答,教师演示,组织学生观察缩小后的图形。

如果缩小后的长和宽是原来的1/4,那这幅图是在怎样缩小呢?

 

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三、巩固对放大和缩小的认识

1.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下面就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道题目。

(出示练习九第1题,将5号图形改为平行四边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学生到前面讲解,学生回答第(1)题后,教师追问: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讲解回答第(2)题。

师问:图中那两个图形也存在放大和缩小的关系?

2.对比提升

师:刚才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谈谈你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认识吗?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时,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动手操作,应用概念

刚才,我在电脑中把图形放大和缩小,如果让你在方格纸上放大图形、缩小图形你会吗?

1.教学例2.

1)先请学生完成题目中的叙述。

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    )后的图形。

2)小组内讨论如何画图,再独立操作。

3)教师指名到展台展示所画的图,并解释是如何画的。

4)观察这三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教学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口述画图过程,教师演示。

3)问:这样画出来的图形,斜边也是按照2:1的比放大的吗?

五、解释与应用

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也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出示:

1、显微镜

这是一台——(显微镜)它的的作用是把图片进行——(放大)

放大镜上的数字16X,表示放大16倍或者按照16:1的比放大。

2、(电脑WORD文档

师:我们经常使用的WOED文档里,也有放大和缩小。在浏览其文章时,我们可以使用显示比例来放大或缩小我们想要看的内容。

这里的100%是什么意思啊?要想按12的比缩小浏览,应该调到百分之多少呢?75%表示什么意思?

3、复印机 

(出示复印机图片)在复印文件时经常要调节大小,这里的200%是什么意思啊?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六、总结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