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垃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感知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2.了解垃圾分类和身边废物再次利用的例子,从而改变浪费资源的生活方式。
3.树立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学会从身边做起,减少浪费,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1.出示图片,认识垃圾。
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垃圾现象的图片)
2.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垃圾)哪些东西是垃圾?(随机板书)在哪里见过?(小区、家门口、垃圾桶旁边、公园、校园……)
看到这些现象,你的心情如何,如果我们居住在这儿会有什么感觉?(很脏,感觉到很恶心、不舒服……)
确实,没有哪个人喜欢生活在到处是垃圾的地方。可这么多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说)
3.先从我们每个家庭说,你们家每天都有什么垃圾产生?大概有多少?(学生说)
是啊,我们每个家庭都是一条“盛产”垃圾的生产线。假如一家一天的垃圾大约是一桶的话,那么十家呢?一万家呢?中国有近4亿的家庭,那一天的垃圾又该有多少啊?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30亿吨,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
4.从同学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很讨厌垃圾,那它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害处呢?
(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散发臭味……)
小结:垃圾又脏又臭,不仅破坏居住环境,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但是垃圾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1.小辩论: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
乙方:没用,又臭又脏,传染疾病……
甲方:可以卖钱,变废为宝……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到底谁说得有道理呢?打开书P28,阅读小资料。
2.读完后你想说什么?(学生说)
你们听说过像这样“变废为宝”的例子吗? 启发:说说学校组织的活动,家人的好的做法。)
除了书上说的,很多垃圾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播放垃圾发电片段)。难怪书上说,处理垃圾最好的办法就是回收、再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回收垃圾,做出了榜样,下面我们看段视频。(日本手机回收)
回收一万只手机,可以提炼300克金子,老师戴的项链是15克,你们算一算,大概可以做多少条项链?(20条)真没想到垃圾回收再利用,真的可以变废为宝。让我们做个(板书:绿色小卫士),开动脑筋,把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变为资源,行吗?谁先来说说:每天这么多垃圾,你家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生答略)
3.看来,几乎每家的处理方法都是装好扔到垃圾桶去。在我们的废弃物中,像剩饭、瓜皮等,这些是可以分解的,最后变成泥土;但是像塑料袋、可乐瓶、玻璃等,这些是不能马上分解的,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地污染环境。还有些像电池、化学用品等有害的垃圾,如果随便乱扔,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呢!
三、学习垃圾的分类
1.你们能想想办法,把它们也“变废为宝”吗?请小组分工选择其中的一至二种讨论。
(学生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组长记录、整理)
2.汇报交流。
小组1汇报:我们组决定以后要收集废纸、塑料制品,卖给废品收购站,剩饭剩菜可以喂猪、鸡鸭等。
小组2汇报:我们组想出了大的可乐瓶可以做成简易花盆,把易拉罐做成笔桶,那可以废物再利用。
小组3汇报:我们小组的婷婷家就有很多用旧毛衣改做的拖鞋、毛织袋等,所以我们组决定以后想办法把旧衣服也要充分利用起来。
……
3.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老师相信世界因为有了你们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精彩!你们发现了吗?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垃圾桶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标志(出示可回收标志及分类垃圾桶),你们认识吗?它和我们平常的垃圾桶有什么不一样?
生1: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收集垃圾。
生2:假如环卫工人要把塑料收集起来送到工厂去,要是不分类的话,那些剩饭剩菜也在里面,工人就不好分开了,而且还会很脏。(出示垃圾分类是资源的图片。)
小结:说得真好,垃圾分类便于垃圾处理。那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又是不可回收的呢?垃圾分类大有学问。
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问题。(幻灯出示分类示意图。)
那你会给垃圾分类吗?让垃圾做可用资源。
4.小活动:帮垃圾找到家。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希望你们能把它告诉你的亲人、邻居、其他班的朋友,让他们也学会分类。
四、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我们今天不仅重新认识了垃圾,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垃圾分类是保证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关键。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做一个绿色小卫士,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五、课后延伸
那课后让我们也来为学校的垃圾回收处理出点力,好吗?(伴随音乐出示课后活动要求)
1.为如何减少垃圾出谋划策,把好的办法写在卡片上,贴在宣传窗里。
2.设计垃圾分类标志。并专门指定一个垃圾桶盛装可回收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