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学习方法:批注式阅读,学会准确而又生动地批注;学习本文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用描摹与联想的方法介绍景物。
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前置研究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交流字词,合作学习成语
2、了解由来
3、理清记叙顺序
4、感受规模宏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秦兵马俑》一课的生字词,积累了大量优美典范的成语(P1学生作业图1)读;我们还初读了课文,理清了作者脉络分明的表达顺序(P2学生作业图2),知道了兵马俑的两个鲜明特点——,规模宏大也深有感受,那这节课该上什么呢?
二、讲读课文5-9小节
1、那么兵马俑有哪些类型?每一个类型又有着怎样鲜明的个性呢?
2、今天我们将以批注的方式走进课文。看,这尊将军俑,如果你让你们来批注,你会怎做操作?
读书,画出重点描摹的地方,
读读看,感觉怎么样?没有了联想,文章也就失去大半的生气。但是有了联想后,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4)那个“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战斗硝烟已经燃起,那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军已形象跃然纸上。作者通过联想把将军俑写得生动,极具画面感,我们在批注时怎么能忽略这些文字呢呢?所以既要关注描摹的文字,让批准更准确,也要关注作者的联想,和作者一起去联想就更好了,更能够体现你的独特感受。
(5)下面,就请每个人从这两个角度,全面地读和感受文章,进行批注
(6)开火车介绍,提示作者反复对与将军的神态进行描摹,从神态的角度显现了将军俑的气度,批注时重点表扬。
(7)我选。。。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没有标准答案可言,我也尊重大家不同的观点。
3、剩下的5-9小节,就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俑接着批注,不仅要去读那些客观的描摹,还要和作者一起去联想,把握这两个要素,批注出兵马俑鲜明的个性!
4、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完善,1人汇报批注,一人展示你们的理解,并选择一种展示方式(二选一):
(1)朗读展示。
要求:反复练习,铿锵的语气读出兵马俑的鲜明个性。
(2)导游展示。
要求:熟练读书的基础上,导游有序,可以在结尾适当联想画面或者描述感受,展示兵马俑的鲜明个性。
5、在同学们的展示中,我不仅看到了这么多披盔戴甲、严阵以待的兵马俑的静态展示,还仿佛看到了他们疆场厮杀的动态场面,仿佛看到了当时秦国的那段强盛辉煌的悠悠历史。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三、讲读第10小节
1、刚刚浩浩荡荡的声势还回荡在耳边,可现在,(录音第10小节)作者又想我们娓娓地诉说着什么,静静地听,你又听出了什么??
P怪不得有人说,“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是怎样的出神入化、深入人心的雕塑技艺的呈现呀!我们不由得感叹___-
2我们在赞叹这些雕塑大师的时候,我还想赞叹我们的作者,作者为什么能兵马俑的个性写的这么鲜明呢? (描摹+联想)
3、、结尾处有一处“……”我想作者不仅是留给我们去回味,更是思考与创造……让我们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并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续写一句。
四、总结全文
这一尊尊的兵马俑,惟妙惟肖地出现在我们笔下,浮现在我们脑海,连成一列列一行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俑阵,汇成规模宏大的长方形军阵。
你们看,他们组成的军阵来了:1号坑组成的军阵也来了,齐读: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方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P2号坑内布局
最新的挖掘发现,还有3.4号坑、陪葬坑。当然,还有至今还没有发掘完成的俑坑,。
这就是秦兵马俑,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4、秦兵马俑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不乏名人政要,更留下了我们中很多人的足迹,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多地走进他、宣传他,让他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面旗帜,传扬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5、小结: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在批注中走进兵马俑,走进他们鲜明的个性,尝试准确而又生动地诠释他们的鲜明个性,黑板上留下的就是同学们独特而珍贵的学习成果!在批注的同时,我们还在感受作者的描摹中联想的方法,还进行了实践运用,收获多多,看来批注真的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式。
6、作业:阅读生本教材第10课汪曾祺的《兵马俑的个性》,在作者对兵马俑的鲜明个性的阐述中,留下对你的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