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
陆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辛弃疾在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
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宋词,谁来读读课题?(介绍:《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也就是这首词配的曲调,“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
2、词与我们以前学的诗有什么不同呢?(对比高鼎的《村居》)
二、指导读词,扫除阅读障碍
1、题目就是一篇作品的灵魂,读懂题目,你就读懂了一半。“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乡村生活。)
辛弃疾又是如何描绘这幅乡村生活的画卷的呢?拿起书,自己读读这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自读)
2、谁想来读给大家听?他读的时候,大家仔细听一听他读得准不准?
注意正音:(1)“媪”ǎo。
(2)“剥”bāo。这是个多音字,读“bāo”时表示把物体的外皮去掉,想吃莲子,当然得先把莲蓬的外皮给——“剥掉”。
(3)“莲蓬”的“蓬”在这里应读第二声。 因为诗词都讲究押韵,且诗词一般是不用轻声来做韵脚的。因此,“蓬”在这里读第二声,更押韵,也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读读。
同时,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莲蓬”是植物,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下结构,上面的草字头是形旁,表意,把草字头写宽一点,盖住下面的音旁。
让咱们完整地读读这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读出韵味来。(学生齐读)
3、 通过预习,你明白了词中哪些词句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吴音”,吴地的方言。师: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为吴国的属地,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现在,江西东北部、江苏的苏州、无锡以及上海等地区还在说着“吴音”。
·无赖:词中是顽皮的意思,是对小儿子的爱称。
4、好,整首词中的字词难点我们都攻破了,能不能把整首词的意思完整说一说?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等会儿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汇报。(谁来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词读懂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这一遍请大家边听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画面。
三、感悟词眼,注重身心体验
1、同学们,在一遍遍的读中有没有读出作者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呢?它就在词里面,请用心读一读,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
预设:喜。
师:“喜”,(板书:喜)这是词人情感的流露。辛弃疾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么喜欢,这么欣喜?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出示要求)
(1)小组成员每人说一处令词人感到欣喜的画面,交流时可以这样表达:我从“……”这句中感受到了词人的喜悦,因为词人看到/听到……,觉得/想到……,所以此时的他是喜悦的。
(2)交流时注意找不同的语句,或就同一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词人的喜悦,不重复发言。
(3)交流结束,准备小组集体汇报。
哪一组原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选一组)这组发言的时候,其他小组注意倾听,待他们发言结束后可以补充。
2、汇报点拨:
(1)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看看图,你能说说他当时顽皮的动作、神态吗?(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小儿此时的样子呢?(快乐、自由自在。)
(2)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
词人喜欢这两个儿子什么品质?(勤劳)
这里的“锄豆”是把豆苗锄了吗?古人写词为了押韵,常常会省略倒装。想想大儿子在地里干嘛?(在豆田里锄草)
同学们,你看大儿种田,二儿劳作,多勤劳啊!辛弃疾晚年隐居乡间,也是自己耕种,他给自己的房子起名为“稼轩”,自号“稼轩居士”,可见他对农耕的重视,他认为勤劳才能致富,任民生活得根本就是田地。
这两个儿子这么勤劳,是为了——家,他们不仅勤劳,还很孝顺。
看着两个勤劳孝顺的大儿子和顽皮可爱小儿,这一家子多幸福呀,能不令人欢喜吗?
(3)除了喜欢这几个儿子,还有没有令词人心生喜欢的?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那对老夫妻恩爱的样子是作者所喜欢的。他们甜甜蜜蜜的,说着亲热话,还喝点小酒,多让人羡慕呀!
(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屋很低矮简陋,小草虽然很青翠可也不过是野草而已,有什么让人喜欢的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回答)
原来,作者喜欢的是这种家的感觉啊!谁来通过朗读把这宁静的风景展现在我们每个人眼前?(指名读)
同学们,一首词就是一幅画。读了《清平乐 村居》,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村居生活图?(宁静、温馨、和谐、幸福、惬意、俭朴……)
这宁静和谐的村居生活图中更蕴含着词人的一份情,词人发自内心地喜爱,一喜风景宁静,二喜夫妻和美,三喜两儿勤劳孝顺,四喜小儿自由自在。辛弃疾写词抒发自己的心情,我们用读还原词人的喜爱之情。先自己试着读读整首词,等会儿看谁最能读出词的意境?(指名读,齐读)
四、了解词人,拓展延伸
正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和词人一样热爱和谐生活的心,不知不觉间把词的意境都读出来了。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此时此刻的南宋正面临战火,辛弃疾为什么要赞美这偏远乡村的平静呢?
(指名回答)
是呀,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他文武双全,一生主张北伐抗金,也曾亲上战场杀敌。可惜后来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清平乐 村居》就是在这期间所作。
辛弃疾希望每个人都能像这户农家一样,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他闲居期间,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理想,曾写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样的豪言壮语。他不仅擅写田园风光,也善于描绘金戈铁马。上阵能杀敌,提笔善抒情,隐居心忧民,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词人!
课后,请大家把这首词背下来,再去读读他写的其他词,全面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