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
3、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4、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5、能亲自栽种几棵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材料:
教师:放大镜、培养皿、镊子、水彩笔、大白纸、实验记录单、水泡过的菜豆种子、梨、莲藕、土豆、水泡过的蚕豆种子、水泡过的花生。
学生:各种果实(每大组两个)、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解:又到了阳光和煦、万物复苏的春天,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春的气息。在这个春天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植物的一些问题,并且亲自种植一株植物。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果实和种子。
二、分辨果实,初步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
1、提问: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东西带来,你们都带来了吗?
2、各小组上台展示。
3、了解果实的特征
(1)提问: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2)小结:开花植物的种子都在自己的“家”——果实中受到保护。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
4、教师示范操作验证:
(1)正是因为果实里面都有种子,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梨、萝卜和莲藕是不是果实。
(2)切开,投影展示。讲解:梨切开后有种子,所以是果实。萝卜和莲藕切开后,里面有种子吗?(没有)它们是果实吗?
(3)讲解:对啊,因为萝卜和莲藕的内部没有种子,所以它们都不是果实。
三、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果实的构成,果实除了可供我们食用之外,它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种子)大多数植物的一生,都是由果实中的种子开始的,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种子。(教师指板书)
2、进行预测:一个小小的种子能够成长为一株完整的植物,那么这个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吗?在你的记录纸上画一画。
3、学生上台汇报,发表观点。
4、解剖实验并观察记录
(1)讲解:同学们都很聪明,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但科学要尊重事实,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呢?(实验)老师为每小组提供了一粒菜豆种子,一把镊子和一个放大镜,让大家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好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5、大屏幕出示实验提示:
(1)用镊子轻轻挑开一个口子,用手剥下外面的皮,再把它掰成两半;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3)用水彩笔把你看到的完整地画在实验记录单上。
教师提示:小组三人相互配合,共同解剖,协作画图。
(4)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上台汇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7、引导:大家看到的菜豆种子的这些部分都叫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教师绘制种子的结构图。指出:我们剥下的皮叫种皮,白白嫩嫩的两片是子叶,露出的尖尖的是胚。
8、讲解:别看这小小尖尖的胚,将来能发育成长为一株植物呢!而两片肥厚白嫩的子叶都是为胚提供养料的。
四、总结
1、提问:这节课你们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哪些知识?(果实和种子的构成)
2、讲解:其实有关果实和种子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观察,去发现,老师想留个问题给大家课后思考并实验:一颗种子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萌发呢?希望大家自己动脑设计好实验方案并且亲手栽下一颗种子,下节课一起交流你们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谈话:上节课我们猜测了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学们回去根据自己的猜想都做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吧。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4、学生继续交流。
5、教师小结。
二、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过渡:我们已经弄清了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大多数植物要繁衍后代都要靠种子的传播,种子又是怎样展开这趟生命之旅的呢?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了解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适时板书。
3、讲解:植物妈妈真有本事,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种子,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种子还有哪些传播方式。播放视频:《种子的传播》。
4、小结: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为使自己的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而慢慢适应环境,慢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如风力、水力、动物,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弹射等。(板书: 风力:蒲公英 动物:苍耳 水力:椰子 弹射:豌豆)
三、课后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亲手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培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记好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