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527
post:491527

甘泉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1-06-27 13:38
  • 作者:甘泉
  • 点击量:

寓言二则教学

一、    导入新课,了解寓言。

1、师:同学们,先轻松一下,一起来看图猜成语。

出示成语图片:井底之蛙    画蛇添足   朝三暮四    守株待兔

(生猜成语并说理由)

2、师: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短小有趣,而且还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做:寓言

板书:寓言二则

3、师:寓是一个形声字,上面宝盖头,下面是个禺,注意里面有三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寓就是寄托的意思。二则就是两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

二、    学习《揠苗助长》。

1、先学习第一则寓言,(出示课题)谁会读?齐读

2、师:“揠”是什么意思,课题如何理解,打开书自己读读这则寓言。(板书“读”)

  生交流

3、谁在揠苗助长?他为什么这么做?结果如何呢?带着这三个问题,先请几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然后请你根据这三个问题说说故事的大意。(板书:说)

生交流

4、谁能概括地说说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5、师:最后禾苗全都枯死了,农夫究竟错在哪里?让我们帮助农夫分析一下错误原因。再次走进故事,边读课文边画出有关词语,找找农夫错在哪里?交流:

A、做法错: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追问:禾苗本应怎么长,一棵一棵往上拔意味着什么?

总结板书:违背规律

B、巴望、天天、焦急   

出示图片,知道说话:禾苗刚播种下去的第二天清早,农夫便急匆匆地来到田边,看到柔嫩的幼苗,他不禁想­­­­­­­__________。中午烈日当空,农夫又来到田边,看到________,他又想_________。第三天,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可农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他就这样天天到田里去看禾苗,心里十分焦急。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农夫的焦急心情。

师: 同学们农夫希望自己种的庄稼快快生长,本也合情合理,可这位农夫却太­­­­­­­­­­­­­­­­————

总结板书:急于求成

6、师:(引读第一小节),于是这位农夫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累得是是——筋疲力尽。

7、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引读第四小节)

8、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怎么样?(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9、师: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禾苗枯死的原因。

10、师:小故事说完了,大道理也就不知不觉被我们悟出来了,(板书:悟)咱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位农夫那样——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否则——(生说)

11、师:刚才我们通过读故事,说大意,分析错误原因,最后悟出了小故事中所蕴含的大道理。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则寓言。

三、小组合作学习《鹬蚌相争》。

1、师:这第二则寓言发生在两个动物之间。瞧,他们来了!(课件)一个是鹬,它是一张鸟类,所以是鸟字旁,鹬喜欢生活在池塘边、沼泽边,喜欢吃鱼虾及贝类动物。这是蚌,见过吗?鹬和蚌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这第二则寓言就叫做——齐读课题。

2、下面我们就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第二则寓言,先听清合作要求: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一、组长分工,小组成员合作读课文。

二、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说说故事大意:由1号和2号同学说,由其中一位同学上台汇报。

故事大意: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_____ 鹬看见了就_______。于是他们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

 

2、分析鹬和蚌错误原因:小组成员先在文章中画出关键词语,然后按照1-4号的顺序交流。待会由一位同学总结汇报。

3、悟出道理:由3号和4号同学说说自己明白的道理,待会由其中一位同学汇报。

 

3、师:无论是读书还是交流,没有轮到你时,你应该怎样?(生答)

对,倾听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学习。老师还有一个友情提醒,我们爱读书和交流时声音要放轻些,这样既不会影响别的小组也能让你们小组的同学听得更清楚。

4、小组交流后选派一个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老师相机引导。

5、师总结:正如大家所说,面对鹬的威胁,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他们就这样——相持着。最后让——渔翁得利。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不仅读懂了故事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6、师:《鹬蚌相争》这则寓言出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策》一书,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国家:秦、楚、韩、魏、赵、燕、齐。(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其他六国势力较弱,但也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灭六国而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恐怕很难如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出兵攻打燕国。秦王大喜,因为他觉得统一天下的机会就要来了。然而此时,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赵王便立刻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苏带向赵王讲的这个小故事就叫做——,试想一下,当年的赵王听了这个小故事会作何感想?

师:是的,两国相争必有损伤,秦国便会乘虚而入,(指着渔翁得利)。

7、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任岁月流逝,朝代更迭。然而,我们祖先那富有哲理的思想和智慧却亘古不变,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光。中国是一个寓言大国,除了《战国策》,今天我们所学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也出自另一部国学经典《孟子》一书。此外像狐假虎威、愚公移山、亡羊补狼、刻舟求剑、朝三暮四、守株待兔、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寓言都出自《中国古代寓言》,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同学们课余时间,不妨多诵读中华文化的经典名作,他们能增长你的智慧,丰富你的思想,陶冶你的情操,让你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