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181
post:491181

《桂花雨》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1-16 16:30
  • 作者:魏婷婷
  • 点击量:

桂花雨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的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桂花雨》,仅题目而言,应该很容易引起中年级学生美好的遐想。课文自然朴实,可在这些朴实的文字里却流露着作者对桂花,对故乡的那一份浓浓的爱。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我想,在教学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不仅要让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中可以透过文中的重点句子,紧扣句中的关键词语,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

         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桂花雨》这课,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生上台展示学习单,领读,师点评,重点强调“谢”字的写法和“捡”和“拣”的区别。1、我在地上捡起一块雨花石。2、我从一堆石头中拣出一块雨花石。谢:身字单独撇出头,作为部件不出头。

二、   初读课文

1、    指名读,注意字正腔圆。(预设:“口占一绝”、“云脚长毛”可能会有错,提醒学生,评价别人时先说可取的地方,再来补充或提醒。)

2、    快速浏览课文,一场一场的桂花雨给作者怎样的感受,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预设:生可能会找到的字有“香”、“乐”,板书。也有学生可能会说“美”、“趣”、“思”,那则要提醒他用文中的字。)

3、    桂花雨的香,摇花的乐,都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预设:如果生不能准确找出,提醒看看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这份情我们要通过“香”和“乐”来体现。

4、    师: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真是迷人儿。)预设:如果读得不够好,点评后则问谁还能读得更迷人?

第一句话,哪个字需要重读?满是茂密的叶子好看吗?加了一个“只是”还好看吗?形状好看吗?那作者最爱它的什么?既然我最喜欢桂花,那为什么要先写它不好的方面呢?(预设:本节写了什么?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什么?)

5、    这么多花中,她最爱桂花,于是她常常与母亲一起摇桂花,读读234自然段,这里面也写到很多桂花香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的感受。(预设:中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还需训练,师巡视可先指导部分,再回答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表达。)

 

三、   分享“桂花雨”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香不香?哪个字最能体现桂花的香?你能读出来吗?“浸”本来是什么意思?浸在水里能看得见,浸在花香里看不见,所以——化无形为有形,用得妙。)预设:如果学生不能答出“浸”的意思,则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偏旁,由造字法联想到字义。

2、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哪里可以看出来?)谁来读读这一句,把“乐”字读出来。

3、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入梦甜。你读出了什么?(预设:洗净、撮表示珍惜;如果桂花不香,父亲怎会诗兴大发。)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田。

什么香?竞什么意思?预设:(可通过组词“竞相”、“竞争”来理解字义)你有什么感觉?

这首诗中,香中包含了乐,乐中又有甜,父亲写这一首是就是有感而发,口占一绝,什么叫口占一绝?

父亲把桂花香,摇花的乐,回味的甜融在这首小诗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那份甜,读出那份乐。

 

 四、  家乡情

     刚才我们学的是小时候摇桂花的情景,作者长大之后呢?最后两自然段,谁来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思念家乡(预设:如生答不出重点,则提醒外地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的吗?)桂花香,摇花的乐,是在她的家乡院子里,现在的这一段写的是在外地。师补充介绍作者生平,再次读读,体会思乡情。

 

上一篇:8、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