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五册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作者姓名:樊敏 所在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E-mail: fanmin18@sina.com 联系电话:83367967-8027、86080171
课题:第1课 三原色·三间色
一、进入本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
①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将目光投入到缤纷的色彩世界,让学生认识、了解三原色和三间色。儿童作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用色鲜艳单纯,喜欢以原色和间色来表现大千世界和内心情感。本课的学习将提升学生对色彩基础的认识,从初步的感性认识过渡到较为专业的色彩分析,把握原色、间色的特征与联系,从而为后面的色彩学习奠定基础。
②我们身处在一个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本课和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观察、寻找、学习原色与间色,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培养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1)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绿、紫三间色;
操作领域: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情意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进行审美教育。
(2)学习内容:观察、寻找、认识原色与间色,了解其内涵及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彩特性及其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建议课时:1课时
2.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方案1
●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带有原色、间色的生活用品,用原色、间色绘制的美术作品,色环,色轮,水粉颜料和画具等。
②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生活用品,水粉颜料和画具等。
● 教学思路:
①交流与了解:
相互交流带来的生活用品;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从色彩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从色彩角度进行简单介绍,引出“色相”概念。
②认识与发现:
请学生在水粉颜料盒中找出最鲜艳的色相;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
学生动手实验,拿出水粉颜料,进行不同颜色相加,感受产生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原色、间色的定义。
③感受与体验:
教师出示色环及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原色、间色的色彩效果,交流各自的色彩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间色色相的不同并探究其原因,体验间色调配中原色比例不同带来的变化。
④尝试与练习:
学生尝试以原色、间色绘制简单的画面,如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等。
⑤游戏与拓展:
教师指导学生自制色轮,在圆形纸板上涂上红与黄或黄与蓝或蓝与红的颜色,在圆心插上小木棍,转动色轮,做做色彩游戏;
启发学生课后设计出新的关于原色、间色的色彩游戏。
方案2
●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杯、水粉颜料及画具等。
②学生准备水粉颜料和画具等。
● 教学思路:
①欣赏与引入:
教师播放课件,以色彩缤纷的录像吸引学生观察、寻找色彩;
引入“色相”概念,导入本课。
②认识与感受: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教师设计制作的色彩卡通人的自我介绍,了解原色的定义;
学生讨论,例举出自然及生活中的原色;
师生共同探讨红、黄、蓝三原色带给人的色彩感受。
③实验与发现:
教师动手演示,将红色与黄色的颜料水倒入同一个玻璃杯,看看掺合后产生的变化;
请学生将实验结果总结成色彩公式,得出红+黄=橙;
请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彩实验并完成色彩公式黄+蓝=绿,蓝+红=紫;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认识间色定义及色彩特点。
④练习与展示:
以三原色三间色绘制色环;
展示作业,比较并分析不同的间色色相及产生原因。
⑤总结与延伸:
观看课件,欣赏用原色、间色绘制的美术作品,课后尝试以原色、间色来进行创作,描绘美好的自然与生活。
(2)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通过动手实验、练习、欣赏、游戏等手段,使学生得到直接、直观的色彩体验,从而认识原色、间色的特点及关系,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课学习中,部分学生在进行练习时可能会因为兴奋而乱涂乱画,教师要把握大胆表现与信手涂鸦的尺度,培养学生在游戏性的涂画中掌握调色、涂色的技巧,积累色彩经验,增强色彩感受。此外还要注意使用水粉颜料时课堂秩序的维持与教室环境的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
3.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掌握了红、黄、蓝三原色和橙、绿、紫三间色的知识。
是否通过学习三原色三间色,提高了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是否基本熟悉了水粉作业的操作流程。
4.教学资料库
5.典型案例参考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为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交流与尝试导入:
①相互交流带来的各种用品,说出上面的色彩,并简单谈谈自己的认识。
②教师出示一组带有原色、间色的生活用品,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生:略。
③师:我们所见到的这些缤纷的色彩都有各自的“相貌”,叫做“色相”
(3)游戏与感受:
①游戏找一找,水粉颜料盒里哪些色相最鲜艳?
生:略。
②师:这些最鲜艳的颜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原色与间色。
板书课题: 原色 间色
(4)认识与探究:
①学生动手实验,拿出水粉颜料,进行不同颜色相加,感受产生的变化。
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原色、间色的定义:
红、黄、蓝三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出来,是最基础、最原始的颜色;
橙、绿、紫是由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的,是介于原色与原色之间的颜色。
③板书:三(原色)三(间色)
④教师出示色环及用原色、间色绘制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师:三原色与三间色具有什么样的色彩效果,带给你怎样的色彩感受?
生:略。
⑤师:这些间色的色相完全一致吗?为什么?
学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调色时原色比例不同带来的间色色相变化,如用红色和蓝色调配紫色时,红色比例大紫色就偏红,呈现紫红色,蓝色比例大紫色就偏蓝,呈现蓝紫色。
(5)练习与游戏:
①学生尝试以原色、间色绘制简单的画面,如圆、方、三角等几何图形等。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调色、涂色。
②教师出示色轮,指导学生在圆形纸板上涂上红与黄或黄与蓝或蓝与红的颜色,在圆心插上小木棍,转动色轮,做做色彩游戏;
(6)总结与拓展:
①教师总结并提出课后建议:可运用原色、间色进行美术创作,描绘美好的自然与生活。
②启发学生课后设计出新的关于原色、间色的色彩游戏。
二、教师教学随笔
1.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鲜艳的色彩,喜欢动手进行调色练习。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游戏、比较等活动,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加深了对色彩的理解。
2.教学反思: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既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达到有序和高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要成功地把握住整个课堂。
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有赖于平时的训练,教师需加强对学生整个作业过程的关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三、参考书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