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960
post:490960

四上《江雪》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1-16 17:19
  • 作者:翟莉
  • 点击量: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附小  翟莉

【教学理念】

   诗句的理解,是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运用学习单,进行课前的前置性学习,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交给温馨小提示,进行辅助性学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学习单上的词语提示,老师课堂的温馨小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解释全诗。

    2、查找资料,并学习运用画关键词的方式,对柳宗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结合时代背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寂寞、孤傲、与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

    4、了解学习古诗的四种方式,重点进行诵读的知识点初步渗透。

【教学过程】

一、游戏揭题

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它的作者是……(齐答:柳宗元)那么,你了解柳宗元吗?有的同学会说“这还不简单,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了。”我想问你读了那些打印下来的大段的人物介绍后能记住多少?同学们听了你的介绍又能记住多少呢?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方法帮助同学们迅速了解人物,这就是“抓关键信息介绍人物法”。

2、          师:瞧,这是一段柳宗元的人物介绍,课前请大家圈出关键信息。这是两位同学圈画的,比较一下:“谁圈画的关键信息,让你迅速记得,并能运用这些关键信息介绍柳宗元?”(学生比较回答)

3、          师:对呀!介绍人物请大家注意,如果是古时候的人物,一定要清楚他是哪个朝代的?历史评价?如果是文学家,一定要介绍他的代表作哦?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像这样,从网上的海量信息中进行筛取,采用抓关键信息法,学会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人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一首代表作《江雪》。

二、抓关键,解全诗。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读读古诗,请读准字音,读出诗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师:古诗读好了。诗中的这个生字能写好吗?谁来分析!(学生说,老师板演,照样子写2个)

注意: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请大家注意它左窄右宽。天不平地几乎是平的。右边撇在头要平。竖撇和捺要舒展。

2、师:要想诵读好古诗,还要理解诗意哦。课前,我们的同学尝试解释诗句。我发现前三句还好,关键是第4句的解释有点难度。全班28人第4句解释正确的只有5人。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温馨小贴士:古人在作诗时,为了寻求押韵,词序会颠倒。比如这句“独钓寒江雪”可以按照“寒江雪独钓”来解释。

3、师: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按照一人一句的形式交流诗句的解释。

4、师:哪一组愿意和我们分享?请注意,当这一组在汇报时,其余小组解释同样诗句的同学仔细倾听,内容不同的可以补充。

预设:一组汇报,其中1号和4号多请2人来解释。

5、师: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诵读古诗。

三、谈感受,悟意境。

1、          师:读了《江雪》,你有什么感受?

(1) 预设:这是一个冷清的世界。许多山上没有一只鸟。路上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只有孤零零的一叶小舟上有一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者。

(2) 师:鸟和人为什么都不出来了?(因为雪太大了,天气太寒冷了。)

(3) 预设:你们关注了自然环境给自己的感受,再看看这个垂钓的老人。再读读,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到孤独。看不到一个人,一只鸟,整个世界似乎就只有一个在垂钓的老人。)

(4) 师:就如同诗中所写,读读“千万孤独”。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孤独。能读出来吗?

2、          师:孩子们,理解一首古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意的理解上。还要结合这首的创作背景来体会。(补充资料)读了这段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饱经风霜、不屈不挠、顽强、坚强)

3、          师:再结合古诗读读,你又有了什么感受?

预设:不仅仅是天气的冷,还有政治大环境的冷。诗人的母亲去世,女儿夭折,朋友离散,他的心里感觉很冷。

预设:他很孤独。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他的身边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预设:我感觉到了他的不屈服。(你从哪句体会到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师:是呀,诗人的身边母亲、女儿、朋友全都离开,他是多么孤独;于是他写道……残酷的现实,让他感觉从内心到外表,都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于是他写道……但是,他屈服了吗?没有!他要抗争,他要表达他依旧坚持自己信念的决心,于是他写道……作者就是这样借助着一首诗,言明自己的志向。这就叫“诗言志”。

四、吟古诗,学拓展。

1、师:学习了一首古诗,在体会理解意境的基础上,我们往往可以这样:创造自编的文包诗;可以为诗作画;还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表现这首古诗。(在解说的时候,配上孩子们创造的文包诗插图,为诗作画的图片。)

1)师:请聆听这位朗诵,是如何朗诵的?

2)师:试着跟着朗诵。

3)指名朗诵。

2、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吟诵古诗的呢?请记住:吟咏和朗诵是两个概念。自秦代公元前22020世纪初2100多年里,我们祖先学习诗词歌赋,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吟诵。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展示从古至今的各种《行吟图》)画的都是诗人、词人一边行走,一边吟诵,而不是朗诵。想听一听古人会怎么通过吟诵来表现这首诗吗?

3、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这是什么符号?(学生借助符号学习吟诵。)

4、师:听,这有目前国内很有权威的两位吟诵专家的吟诵这首古诗,你有什么发现?

   课后请大家:可以从两者中选择一位,学习吟诵;还可以自编自己的吟诵体。古诗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写,可以画,可以朗诵,还可以吟哦!

【板书】

      诗以言志

上一篇:认识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