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508 post:490840
493508
post:490840

《三打白骨精》

  • 发布时间:2015-06-30 12:32
  • 作者:李霞
  • 点击量:

三打白骨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1、通过重点词句的朗读和比较,理解白骨精三变后的诡计多端,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坚定和机智的个性品质。

2、仿照第6小节写一段对话,训练学生根据人物性格设计人物表现和情节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叙事的“三遍”手法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准备:

1.练习根据人物性格有感情朗读。
  2.查阅资料,了解西游记中的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积累一些词语。

*3、读一读三十六计,简单了解一些,并与文中人物做法对上号。

教学板书:

白骨精三变    老公公

        孙悟空三打                  

        唐僧三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好人物)

1、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四篇小说是------,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齐读课题。

2、已经预习过课文,围绕课文中的三位主人公,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白骨精的“三变”

1、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白骨精居住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能想象出来吗?读一读原文中的这段描写吧。

3、有什么感受?

4、这么说,这也正是产生妖怪的好地方。那么她的手段或者说妖术如何,你从哪里读书来的?

汇报:A摇身变村姑(美人计,花言巧语“见人说人话,见僧说僧语”骗取信任,攻于心计)

B闪出老奶奶

 ”读出什么?(与年龄的反差中感受其动作迅速,手段高,但也有疏漏之处,板书)这八十岁的老妇人究竟为谁哭?{苦肉计}

C变老公公苦肉计一番强似一番)与前面的变化有何不同?

D逃跑  为什么跑了还留下尸身?(使的是金蝉脱壳计,挑拨离间计。)

5、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是一变又一变,变变不同;一计不成再施一计,计计连环,真可谓(诡计多端)的白骨精!

三、研读孙悟空的“三打”

   1、一个为吃唐僧,一个为保,这就是白骨精与孙悟空的矛盾之处了。那孙悟空为了保唐僧一打又一打,每棒都相同吗?

   2、那就让我们仔细默读描写这三打的句段,看看孙悟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打出这一棒又一棒的?

   3、说当时的情况:悟空火眼金睛发现妖怪,唐僧拦阻),怪不得没打中,从这劈脸一棒中你读出了什么?谁来读一读?

4这第二棒又是在什么环境下打的?

这一棒你又读出了孙悟空的什么心理?比起第一棒更增加了?(坚定)会读的同学读这句?

5、那第三棒呢?            具体说说师傅的阻挠表现在哪里

 唐僧的第一反应就是摔了下来,从“”这个字中你读出什么?(惊讶)

把这个字放进这段话中你读出什么心理?(生气)

把这个字放进《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中,你又读出什么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愚昧)

唐僧一心向善是值得学习的,但如果错把恶人当好人,那么善良反会铸成更大的祸害。这就是师徒俩矛盾的源头了,幸亏悟空用找松箍咒的方法才没被赶走。

6、 这一次孙悟空怎么打的?(板书:)藏,不让谁看?

这棒比起前两棒,又增加了什么?(机智)

   齐读这段话。

四、研究古典文学中的“三”

1、且说孙悟空的“三打”,棒棒皆不相同,越打越精彩;如果再加一棒描写如何?如果减一棒,就打两棒如何?(考虑讨论)这三打白骨精少一棒则轻,多一棒则繁,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通过这反复的描写,使不变的情节有了变化,细微的变化之中人物形象却更加鲜明。

2、再看白骨精的三变,这“三变”纯熟巧合吗?

3、哦,我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为什么都爱“三”这个数了吧,要我们“举一反三”却又要“事不过三”,原来就是层层递进,反复叙事却适可而止,这时候我想起了咱们的古代小说中就经常出现“三”的故事。

4、但令我奇怪的是作者才写到唐僧的两次责怪,有没有第三次呢?(三责)那你说依唐僧的性格,又会怎么责怪孙悟空呢?孙悟空又有什么反应?    先回顾第6小节唐僧二责,续写一个“唐僧三责孙悟空”,通过这第三遍叙事的方式写出变化,使唐僧和孙悟空的形象更鲜明。

5、评点结果不同的两人,注意分析其哪些精当词语显现了人物性格。

6、出示原文,指名读。唐僧果然耳软……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发怒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si)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

    这“唐僧三责孙悟空”片段写尽了唐僧的愚昧固执、善恶不辨。而悟空的忠心耿耿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临走不忘师恩。

五、总结:

   这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叙事就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课后推荐同学们看看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