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读懂古诗,重点理解“不解”、“藏踪迹”“稚子”、“蓬头”、“莓苔”、“草映身”几个词语的意思。
3. 以“偷采”、“不解”、“藏踪迹”“遥招手”为切入点,在诵读感悟、表演对话中,引领学生走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中,品味古诗中的童趣。
4、补充一组诗,形成“童诗”版块,浸润儿童心灵,感受儿童特有的率真、可爱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走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乡村儿童鲜明形象,品味古诗中的童趣。
2、浸润儿童心灵,感受儿童特有的率真、可爱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理解诗意
1、根据注释说说两首诗的诗意。小组互说,全班交流。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
二、品词析句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儿童的,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机板:可爱 率真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相机交流:
第一首诗
(1)两个“小”字用的特别妙,如果是一个大人做这样的事,就一点也不可爱了。
(2)小娃为何要偷采白莲呢?
(3)小娃是你,你偷采到了莲花,莲蓬,心情怎样,心里想些什么呀?
第二首诗
(1)“ 蓬头”相机补充介绍:古时候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头发是要束上去,扎起来的,因为诗中的小娃还小,头发没长长,所以扎起来的时候长长短短,有些蓬乱。
(2)“ 侧坐”
①谈谈自己的感受?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同样的,还有补充吗?
②“侧坐”这个词抓得好,这就是小孩子学钓鱼的特点,这就是小孩子的天性。
(3)“遥招手”
① 是谁冲着谁招手,能说的更具体点吗?
② 这个情境最有趣,最打动诗人。请问你,你刚刚为什么不说话?你冲诗人摆手什么意思呢?你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 原来想来想去,心里就一个字,哪个字?(怕),因为“怕得鱼惊”,所以“不应人”,因为 “不应人”,所以才 “遥招手”呀!
3、诗人哑然一笑,小儿的率性,稚气,深深打动了他,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形象,让我们齐读,一起回味这富于童趣的画面!
三、拓展感悟。
1、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让我们看看这些诗人笔下的孩子又有什么有趣之处,可爱之处?(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2、一天晴空万里,杨万里乘船路过湖南省安仁县,忽然看见对面过来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两个小男孩,他们收起了撑船用的竹篙和划船用的桨,开心地坐在船上,合力撑着一柄大大的伞。咦,奇怪了,船行得还很快!怎么回事呢?
3、篙:竹篙。掉:桨。怪生:怪不得。
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晴空万里,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反而撑起一柄大伞,这是为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诗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把笔触伸向这些孩子呢?
他们都有一颗质朴的童心,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真,善,美!
真 善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