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脉搏
教学目标:
1、感受身体的脉搏,学会准确测定手腕处脉搏次数。 (桡动脉)
2、比较同一时间内测到的脉搏次数,发现:同一个人运动时和静止时脉搏次数不同;不同的人脉搏次数也会有所不同,女同学一般比男同学快;少年儿童一般比成人快。(前者比后者快)
3、能够获取、分析数据,并寻找数据所能反应的规律。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获取并分析数据的科学精神。
器材准备:1、图钉脉搏器、水彩笔;
2、秒表、挂钟;
3、多媒体课件:使用“图钉脉搏器”的特写图;使用“雪碧听诊器”的特写图;人体脉搏明显的部位示意图等(氛围创设:黑板旁挂着白大褂、听诊器和红十字)
一、感受脉搏
1、谈话:同学们,同学们,接着我们就来测定脉搏。我们先来试试,伸出你的左手,用你的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摸一摸耳根下方和下颚骨中间这个区域,你手指肚有什么感觉?(边演示边解说)
2、谈话:(脉搏、轻微的跳动,一跳一跳的),它,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啦?是一种……有节奏的跳动。你摸到的这种有节奏的跳动就是什么呀?(脉搏)
3、谈话:除了颈部,你在身体的哪些地方也曾感受到过这样的脉搏跳动?(手腕处、颈部、太阳穴旁边、耳朵旁边、肘关节内侧、……)
4、谈话:好,我们来看,有的是刚才同学们提到过的,有的是没提到的,这是我们刚才摸过的颈部、大膀子上、手腕处,这是哪里?(太阳穴)就这里,用指肚摸一摸,能感觉到有节奏的跳动吗?还有大腿内侧、脚踝、脚面等,这些地方都比较明显,因为动脉比较贴近皮肤,我们贴着皮肤就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跳动。那为了测量方便,避免干扰,医生一般会测量哪里脉搏的跳动情况?(手腕处的)
二、寻找桡动脉
1、谈话:对就这里,手腕外侧的这个区域,仔细看看在这个区域内,你能看到脉搏轻微的搏动吗?看,你能看到吗?(看不清楚,很难看到,有一点点)
2、谈话:看不清楚是吧,那我借你们一个工具。看,图钉脉搏器,它不仅能帮你找到脉搏,还能帮你找准,知道它怎么用吗?一起看看如何使用这个工具来找准脉搏。
3、视频:播放,介绍:摆好毛巾,将左手像这样垫稳,手腕外侧稍稍向上,大家刚才所指的是这个区域。把图钉脉搏器,轻轻地放在这个区域内,慢慢地寻找,不太明显,再试试,再试试,你看到了什么?(图钉脉搏器的顶端有明显的有节奏地摆动)这说明了什么?(我们不仅找到了,而且找准了测量脉搏的最佳位置)为了方便后面的测量,用笔在这个测量的最佳位置上做个记号。
4、提问:借助它你能找准自己的脉搏吗?要想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脉搏,你觉得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工具,放在手腕的这个区域内。(为什么你觉得不能动桌子?)(手要垫稳)(除了身体不能动,还有什么不能动:桌子,手)(有点耐心,慢慢仔细认真寻找)(保持安静)(发材料,学生寻找,教师辅导)(好,下面我发工具)(做好标记的同学,把小毛巾留在桌面上,把图钉脉搏器放回托盘,并放到抽屉里。)
三、搭脉,讨论注意事项
1、谈话:找准脉搏,就可以帮助我们测定脉搏,像刚才一样,将左手垫稳,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指肚搭在做记号的脉搏处,能感受到它有节奏地跳动吗?试着数一数,我们一般是测量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测定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
2、谈话:那你们说,找准了脉搏,是不是就一定测得准呢?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更加科学和准确,你觉得还要注意些什么?(1)要全身心投入,排除外界干扰;(2)事实求是,跳一下,数一下,对自己的数据负责;(3)2只手都要垫稳,坚持1分钟不要乱动,(除了身体,还有桌子,手都不能乱动,在刚才寻找脉搏活动时,就有同学提醒过大家了);(4)如果出现不清楚,手可以稍稍向下用力。(好的,请大家注意,她提醒我们)
四、测量活动
1、做好预备姿势:垫稳左手,用食指、中指指肚搭好脉。(学生准备)今天我们会场的人比较多,大家可要全身心投入,认真数数,别分心。预备,开始。请同学们先记录自己的数据,不相互交流,记录纸在抽屉里。评价:刚才同学们都十分投入,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连会场的老师也很投入,一点声音都没有,十分配合。(刚才同学们都十分投入,没有受到会场声音的干扰)
2、提问:数据测量1次,是不是就可以了。
3、谈话: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上一般需要至少测量3次以上,求平均数,我们再来测2次。做好预备姿势:垫手,搭脉,同时做好心态和认真程度的准备。预备,开始,记录自己的数据。第3 次测量,做好预备姿势,再坚持1分钟,别放松,当然也用不着紧张。预备,开始,记录数据。
4、提问: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求平均数)别急,先看看自己的数据,算之前,你有没有什么疑问?测量中没有出现过明显失误的,请举手,一会你可以补测1次。发现有疑问的,(向全班出示数据)对于这样的差距你有什么想法?(先问本人,需要再问全班)测的不准,那是你自己补测1次,还是请老师或同学帮你补测1次,测好后,取3次接近的数据,求平均数,其他同学计算自己的平均数,取整数。会算吧,3次加起来除以3,五年级了,30秒够吧?
5、谈话:算好的同学请看汇总表,我报序号,请大家把自己的数据报给我,(1号……)
五、分析数据
1、谈话:看全班数据,你能看出什么?
(70~90之间比较多,60以下,100以上较少。如果你长期在规范测量情况下都是这个值,那么我就要建议你去看医生,当然,我们今天的测量,受很多条件的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出70~90之间是属于正常范围值内)
(我们班,大部分同学脉搏跳动的次数都是在70~90之间,少于或多于的只有*,但也很接近*,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70~90之间是脉搏跳动的正常范围值)
2、谈话:我们来看全班数据,我们每个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完全一样的,但都是在70~90这个范围值内。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对于我们一个人来说脉搏跳动的次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啦?什么样情况下会影响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发生变化呢?
3、板书:健康、运动(平静)、紧张……,你们想到的这些因素到底会不会影响你自己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呢,这些问题,一会再接着研究,这个片段就上到这里。用小毛巾把记录纸压在桌面上,一会我们还需要用到它们。
一、直接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的课堂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像是在医院……请2~3人回答)
2、谈话:是的,咱们今天的这个气氛有点像医生看病的架势。同学们,我们都有去过医院或医务室看病的经历,请回忆一下,医生看病的时候,一开始的几个步骤是什么样的?(测量体温、摸脉搏、看咽喉、用听诊器听内脏器官、验血、拍片子……)如果我们去看中医,在检查时,医生还会搭一搭脉搏。
3、谈话:没错,医生观察病人外部表现是通过搭脉、听诊感觉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再通过仪器来诊断,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医生,研究一下我们的脉搏,分析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运动。(板书:测定脉搏)
4、谈话:我们要研究脉搏,得先搞清楚什么是脉搏,你认为什么是脉搏?脉,是指动脉;搏,是指动脉的跳动,而且是一种有节奏的跳动。那什么是有节奏的跳动呢?你能示范一下吗?
5、小结:脉搏是指动脉的跳动,是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而且是一种有节奏的跳动。
二、注意事项:
1、我们今天会做一件很细致的工作,获得我们人体活动的一些数据,需要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分心会怎样?对,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保证我们获得正确的数据,而且每一次的数据都很重要,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要对自己的数据负责任。
2、会场的人会比较多,活动时要保持安静,避免造成干扰;当然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
3、活动中,我们还需要记录测得的数据,测量结束后直接记录自己的数据,你只需要关心自己的数据不要在小组里管别人的数据,也不相互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们会集体汇报。
4、算平均值会不会,问问学生,给三个数字试着算算也可以,提醒不要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