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小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 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2. 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3.《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由于年纪小,刚进入校园时间短,注意力还不能稳定持久;活泼好动,喜欢听故事,看表演;希望被表扬,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喜欢游戏和合作。
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用故事来解说教学内容,用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用适当的评价来激励孩子,并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合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2.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乐曲的不同韵律,能够分辨乐曲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在游戏和合作中收获快乐,加强表演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1.区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音乐
2.学唱两只小象,唱准歌曲中 XX X O 的节奏
3.用打击乐按照三拍子的韵律为歌曲伴奏
4.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律动——天鹅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支舞吧!
1.听音乐,老师带着学生做律动
师:小朋友刚才的舞蹈是在表演一只美丽的 天鹅 ,我们都知道天鹅很优雅,她有着长长的脖子,那么,在动物园里还有一种动物文雅而强壮,她有着长长的鼻子,你们知道她是谁么? ( 大象)
师:真聪明,那我要考考你啦,动物园里鼻子最长的是大象,那鼻子第二长的是谁呢?
( 小象 )
师:瞧,草地上里一只大象和一只小象正在舞蹈,老师带来了两段音乐,你来选一选哪一首是描写大象的音乐,哪一首又是描写小象的呢?
二.欣赏——大象 小象
1.发言选择A段B段音乐
2.跟音乐模仿大象、小象走路
大象
师:大象走起路来慢悠悠,晃着长长的鼻子,你能模仿一下大象吗?
(请一个小朋友示范,然后大家听音乐围成圆圈走)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晃动你的鼻子吧!(大象虽然身体庞大,但走起路来很文雅,你看它的脚步很轻哦(做示范))
小象
师:小象的耳朵就像把小蒲扇,走路的时候蹦蹦跳跳,摇摇摆摆,你能根据老师的形容做一做小象的动作吗?(请一个小朋友来学一学,大家原地做一做,再请几只神气的小象出来走走)
3.填表总结两段乐曲的速度、情绪、拍子。(教师读一读各选项)
三.游戏——
1.小象找朋友
(1) 读一读格子里的节奏
师:我们知道,大象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他们性情温和,相处融洽,这是一只刚加入象群的小象,它一边扇动圆圆的耳朵一边和朋友们打招呼。
师:其他小象也很懂礼貌哦,他们是怎样回答他的呢?“哟啰啰”
(调整声音—最后一个“啰”往上扬, 当节奏不是三拍子时,通过反复示范读照韵律)
(2) 师生互动 (和不同方阵打招呼)
师:当我煽动圆圆的耳朵面向你打招呼的时候,你怎么样欢迎我呢?
(第三拍休止的感觉是小象离得很近在打招呼)
(3) 加上动作(耳朵和鼻子)生生互动
2.小象找音高
师:小象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哼着带有“哟啰啰”的歌声,出去玩咯!
请听她们的歌声,每一句“哟啰啰”的音高一样么?
(1)师唱,生听,分辨四个音的高低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象鼻子来找一找音高吧,如果你觉得这个音的位置很高,就高高扬起你的鼻子,如果你觉得这个音低一些,就把鼻子放的低一些。
(2)请四位同学上来用象鼻子摆一摆音高的位置
1. 分别唱一唱四个音,师用音高手势提示
2. 师弹琴,学生接唱“哟啰啰”
四.学唱歌曲
1. 听范唱,找到会唱的句子,师生接口唱
师:你找到小象打招呼的声音了么,接着老师的歌声唱一唱。
2. 分别学唱两段歌词
3. 完整演唱歌曲
4. 看视频,跟唱
师:小象和他的好朋友怎样握手的呢?
5. 加动作演唱
五.打击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