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128
post:490128

金陵文件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3-01-22 09:46
  • 作者:严芳
  • 点击量: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曹雪芹和《红楼梦》小说导入

u      大家喜欢看课外书吗?你喜欢看哪些书?

u      (出示《四大名著》),这几本大家看过吗?

u      今天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知道这几本书的作者是谁吗?

u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与我们南京有什么关系?

生答:《红楼梦》就是曹雪芹以自己幼年时生活的江宁织造府为原型编写的一部小说。他的曾祖父、祖父、大伯和父亲担任在江宁织造府的要职。

2、出示:江宁织造府图片

3、揭题:南京是一个有着近2500年历史的古城,南京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有着光辉的一页。他涌现出许多无数的像曹雪芹一样的文化大师。今天,我们就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卓越的成就。

3、板书课题:著名的文化大师

二、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u      在南京,除了出现了曹雪芹这位文学巨星以外,清代还有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在秦淮河畔生活了20年。现在,夫子庙的秦淮河畔还修建了这位小说家的故居。他就是……(出示“吴敬梓故居”图)

1、出示:吴敬梓塑像(板书:吴敬梓)

u      有谁知道他用二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小说叫什么?(最好是学生自己说出小说的名字——《儒林外史》)

2、出示:《儒林外史》书的图片及简介,学生读简介。

3、质疑:

u      在这段话中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的疑问:什么叫“讽刺小说”?科举制度是怎样的?封建礼教?……)

4、解答相关的疑问:

u      谁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讽刺小说:

生答:用讽刺、挖苦的方法揭露和批评了不良的现象。

师说:《儒林外史》中许多的故事就是吴敬梓先生用这样的方式批评了当时的不良现象。

(2)科举制度:

生答:科举制度是朝廷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一种考试的方式,它是分不同的科目进行考试。

u      他们当时是怎么参加考试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播放:江南贡院)

u      他们是怎样进行考试的?

u      与现在的考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u      你如果是那时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考试会怎样的感受?(接自己的话:是啊,吴敬梓先生也饱受科举之苦,写下了《儒林外史》这本惊世之作。)

2)封建礼教:

u      在《儒林外史》这本小说中有一篇叫《范进中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1、(播放《范进中举》动画)

u      刚才有同学边看边笑,我想采访一下,你笑什么?(或者提问:故事中的主人翁范进中了举人以后怎样了?)

2、猜一猜:

u    范进为了考这个举人他考了多少次?(20多次)

u    考中举人时是多少岁?(54岁)

u    你的爷爷奶奶现在在干什么?他们现在在做些什么?

3、过渡:在封建社会考试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还有许多的要求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残害人们的身体。例如:裹小脚、男尊女卑、殉葬等等。

三、当代草圣——林散之

u      述:刚才我们走近了吴敬梓,了解了他的作品——《儒林外史》,下面老师请你们来看一幅字,能看出是谁的作品吗?

1、板书:林散之

2、读书中的介绍,出题考一考。

A、林散之在哪一方面成就最大?(师说:所以是南京现代书坛最有名的书画家),板书:书画家

B、被国内外称为当代的什么人?

3、出示:林散之的字画,读一读诗句

C、与林散之一起被称为“书坛金陵四老”的还有哪三人?(出示:金陵四老的图片)

D、(出示:陈列馆)这是林散之书画陈列馆,它坐落在哪儿?为什么建在江浦呢?

4、我们班也有练习书法的同学,让他也为大家表演一下。(学生当场写一个字)

四、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过渡:南京的名人可多了,有文学界的名人——曹雪芹、吴敬梓,还有书画界的名人——林散之。你们听听这首儿歌(播放:“人有两个宝”的录音),知道是谁写的吗?

2、出示:陶行知图片。(板书: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u      为什么陶行知被称为“人民教育家”,我们一起把书打开,看看书中的介绍,同座位交流交流。

3、回答并进一步了解陶行知的事迹

u      你对陶行知的哪些事迹感受最深?为什么呢?

(1)、哓庄师范培养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学校有80%的老师毕业于这所学校,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是从于这所学校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2)、“小先生制” 是让谁来做老师?好处?(学生来做老师)

4、总结:

现在,为了学习和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南京成立了陶行知研究会,建造了陶行知纪念馆,

五、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斯霞

1、过渡: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了吴敬梓,知道了他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是(儒林外史);欣赏了林散之的书画作品,也了解了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的事迹。接下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一组图片。(播放:斯霞之歌)

u         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又想起了——(斯霞奶奶)

u         斯霞奶奶是儿童教育家,同时又被大家誉为“小学教育的梅兰芳”。

2、板书:斯霞   儿童教育家

u      你对斯霞老师有哪些了解?

2、补充介绍:

斯霞老师是我们南师附小的一位老师,她在南师附小工作、生活了76年。

斯霞老师有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她像母亲一样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倡导“爱心育人”。现在,斯霞老师已永远离开了我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当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

3、播放:《斯霞》片段

u      你从这个片段中看到些什么?

4、根据四幅图片进一步讲解。

A、游戏:50多岁仍与学生在一起做游戏、玩耍、锻炼。

B、奖学金:用自己全部的稿费成立了“斯霞奖学金”,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把获得斯霞奖学金作为自己最高的荣誉。(生:一位或两位奖学金获得者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临终前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捐了出来,设立了教师的最高奖——斯霞奖敎金。

C、到学校看看:85岁才退休,可她仍然每天步行20分钟到学校来看看她牵挂着的学生。病重期间,还让自己的儿子推着轮椅到学校来看看。

5、过渡:她的学生只要一提到斯霞老师,总有许多话要说。出示:学生对老师的回忆。

6、斯霞老师不仅在生活上关爱着学生,在教学中也处处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更多的知识。(播放:斯霞教学)

u      当时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她是怎样克服的?

u      了解了这么多,你觉得斯霞奶奶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7、过渡:正如诗人写的那样……(出示:诗人臧克稼为斯霞老师写的诗,学生读诗)

8、总结:

斯霞老师用她博大无私的爱滋养学生茁壮成长;她用执着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老师爱岗敬业。

在附小的校园里,依然回荡着敬爱的斯霞老师的声音,每当我们想起你,心中充满幸福光荣。

9、齐唱《斯霞之歌》

六、写名人名言

1、总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了四位南京的文化名人,这些杰出的文化名人虽然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出示名言)请你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写在书上。愿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大家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