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调
一、教学内容: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二)动: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三)拓展:西皮 二黄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赏
(二)通过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教材分析:
《京调》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于1960年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如犀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辍成。全曲构思别具一格,基本情绪活泼,听后使人感到别有一番情趣。乐曲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组成。第一部分主题音乐是由曲笛吹出的清脆明亮的京剧曲牌,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中间部分在过门乐句之后,又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这一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活泼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时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吹走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京调》
(1)导入:听赏京剧《苏三起解》中的流水唱段。
(2)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剧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后来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的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3)听赏后与《京调》的旋律做比较。
(4)比较京胡与竹笛音色的差别、演奏风格的差别,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并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二)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欣赏西皮流水熟悉旋律。
(2)轻声模唱后填词演唱,(因为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注意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
(3)请一部分学生用竖笛演奏,一部分学生演唱。
(三)拓展
(1)了解“西皮”“二黄”
“西皮”“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