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勤奋》这一课的生字词,初读了课文,并且知道了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自文自答,这是一个——设问句,能把这句话合并成一句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这句话,谁能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吗?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是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勤奋是多么重要。)
(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是多么美好的事呀!)
(3)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是的,就是这座桥梁,将伴你走向成功。)
4、齐读。
5、我们还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个人物的故事,他们是?(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
6、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读完后看能否借助下面的词,简练地给大家介绍介绍他们的故事?(自读准备)
史学家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生物学家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产生影响
二、走进故事,读悟明理
(一)1、故事大家都能读懂了。不过,语文学习可不仅仅是读懂故事,更要读出感受,读出理解。下面,我们将再次走进故事,走近人物。
2、同学们想过没有,故事中的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共同点:
他们都非常勤奋:
勤奋都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小节,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司马光的勤奋表现在哪儿?
1、交流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1)句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提示:“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每当”:每次都是这样。)
(2)透过这个“躲”,我们能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根据提示练说,个别选择练习,齐声---横线开火车练读)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烈日炎炎,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秋日里,菊花盛开,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冬日里,大雪纷飞,哥哥、弟弟 ,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3)他这样躲起来读书,为的是什么?(交流)这就是勤奋。
司马光的勤奋,你还能从课文什么地方感受到?
2、(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 ”朗读)
(2)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警枕。有什么作用?(提醒他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所以这里的“警”应该是——警戒、提醒
可见——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那么童第周又是怎么勤奋的呢?
交流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1)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但他呢?(朗读“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他曾经这样对自己说:“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这就是他的座右铭。
(2)他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说)引读:同学们不理解童第周成绩这么差,为什么还要这么认真,然而,童第周却毫不理会,仍然——————冬天,寒风刺骨,同学们都躲在被窝,享受着温暖,童第周却依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童第周还是坚持着。
(3)他之所以一直这样坚持着,是因为在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4)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此时此刻,班里的同学又会说些什么呢?(交流)
(5)这正应征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一句名言:
“勤能补拙(zhuō)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朗读)拙:在文中指什么?(起步晚,起初差)
(6)小结:由此可见,面对落后,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这就是勤奋。
他们俩还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2)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19年,日复一日,司马光他每天都在—— (珍惜分分秒秒,刻苦研读,日日夜夜地写着记着。)
(3)、是的,19年来,他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熬疼了脊背,甚至连牙齿也松动了,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这是何等地不容易啊!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19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仍是勤奋。
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2、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青蛙卵剥离手术是高难度的,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外面还有透明的胶质膜,遇水即膨胀,且彼此相连,结成一大团卵块;要完成这个手术,那是相当地困难。但童第周成功了,因此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怎样读好这句话?(点出“高难度 ”“很大”)
他们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就会发现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不同之处的。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天资聪明,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成起步晚,绩很差。
(2)小结:可见,天资聪明的人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基础差的人要想成功也必须勤奋。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3、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齐读“手中的鲜花(板书)”指的是什么?(获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呢?
为成功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劳动,付出的勤奋
板书:老师想在这而画上一座桥梁,桥上应写些什么呢?用哪个词最好?(勤奋)因为它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桥梁。
4、成功是多么的不易啊!这真是——朗读: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走出故事,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但有一个词,有一种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那就是——“勤奋”。古往今来,关于勤奋名言很多很多。谁来说?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天才就是无止刻苦勤奋的能力。 ——(英)卡莱尔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美)爱因斯坦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美)爱因斯坦
·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你们猜这句话谁说的?
2、你们也试着在书上写下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感受。
3、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悬梁刺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板书)
2、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吧: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道题进行练笔。
☆采访调查一些名人成功的经历,下周举行一个“名人成功故事”会。
板书:
15、说勤奋
汗水和心血 鲜花
司马迁(聪明) 勤奋 《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 青蛙卵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