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2)
南京市逸仙小学 张娟
【教学内容】国标版第三册P32-3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从前有一位猴妈妈,它生有两个猴宝宝,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一天猴妈妈摘了6个桃子想分给两个孩子,于是猴妈妈先给了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分了5个。“妈妈,你分得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5个桃里拿出一个给猴哥哥,可猴哥哥还是不乐意。“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4个桃里拿出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这时猴哥哥高兴地说:这次就公平了。
问:(1)为什么猴哥哥开始说“不公平”?
(2)后来为什么猴哥哥又说“公平了”?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 探索“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猴爸爸也想请大家帮个忙!(课件出示)他想做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交流)
1、用8个圆片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分完以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演示分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先分给每只小猴(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 )个……分完为止。
总结:他们分的方法有些不同,但是,分得结果呢?(板书: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
2、猴爸爸还有12根香蕉。
试一试: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
(1)请小朋友们用小棒代替香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交流分的方法和分得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6个,如果又来了一只小猴呢?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4个)
问:又来了1只小猴呢?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4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3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总结:分桃和分香蕉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选哪种方法分,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三、巩固知识,基础训练。
动物学校要开运动会啦,小动物在忙着准备食物呢!
1、小熊组在分苹果呢!
出示第一题:题目要求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分呢?我们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课件演示。你能照样子分一分,并填空吗?
独立完成,校对。
2、小羊组摘了些白菜,也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呢!你能用连线的方法表示出平均分的过程并填空吗?
独立完成,(拿小朋友的书)校对。
2、小兔组分萝卜
每四人一小组有6个胡萝卜,请三人扮演小兔,小组长把6根胡萝卜平均分给三只小兔。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你能完成填空吗?校对!
3、小松鼠分松果
小松鼠们在做什么呢?(课件)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独立完成,校对!你是怎样分的?(课件)
五、深化知识,拓展练习。
运动会要开始了,裁判米老鼠在忙着分球呢!一共有16个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6个球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