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画触觉
教学内容:画触觉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物体对人体的刺激并产生感知,并通过线条、色彩等表现出来。
2、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感觉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力。
如何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各种感觉物、范作等。
学生准备:作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时间:
教学调整或生成记录 |
学与教的主要过程 |
一、引导阶段: 1、 “今天的美术课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盲人摸物。” 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冷热水、石块、丝绸、沙子、胶水等。 2、 请学生说出摸到物体所产生的感觉。 3、 “这些感觉各不相同,但是摸过就没了,有没有办法把这些感觉留住?” 鼓励学生尝试用点、线、形描绘触觉,进行第一次作业。学生只要在纸上画出东西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比较感受: 1、 从学生的作业中总结出触觉是可以画出来的(板书课题:画触觉) 2、 用冰块和热水、丝绸和砂纸、石块和丝绸让学生感受温度、光滑度、坚硬度等感觉的不同。“你觉得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 从作业中反映出触觉的颜色,并体会触觉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触觉是有颜色的。 三、个性创作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触觉,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感受丰富的触觉体验。 2、“生活中有那么多触觉,可简单的点、线该怎样对丰富的触觉进行合理的表现呢?”介绍学生作品,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点、线、色的灵活运用。 3、分析触觉的表现方式。 分析触觉与表现之间的联系,感受如何表现触摸物体所产生的感觉,分别用线和色来表现。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等;蓝、绿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4、考考学生的眼力好不好: 展示德库宁的作品,小组交流:你可以从画面中体会到什么触觉?从学生的各种回答里总结出:原来画中就有触觉啊! 四、拓展创作: 1、欣赏范作,认识作品的表现形式,感受到触觉过程和画触觉作品之间的紧密联系和转化形式。 2、触觉联想,综合表现:运用线条、色点、色块或物体的印迹等绘画语言表现不同的触觉。教师加以引导和鼓励,采用研究、探讨等方式,引导、激励学生。 3、自选触觉,大胆表现,进行第三次作业:画一种奇特的触觉。提供瓶盖、梳子、牙刷、纸团、牙签等工具。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绘制不同触觉的画面。指导如何使用特殊工具。 4、画完后找同学交流作品。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作品。 五、作业评价: 1、请先画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讲评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指正和表扬。 2、全体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六、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