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数字卡片、花片、小棒教具、课件;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生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数学。看(出示小猴图)
由小猴带来了一些加法题:(卡片)
10+1 10+3 10+5 10+7 10+2 10+4 10+6 10+8
出示卡片,学生口答,师按顺序贴黑板。
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题。
(1)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一天,小猴发现桌上放了一些苹果,你能说说这些苹果是怎么摆放的吗?
(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提问:那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这里求的是?所以用?(加法)算式?(板书算式)
提问:那9+4等于多少呢?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能知道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轻轻地说给小组听。
(2)学生自主探索,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小组汇报,其他补充。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数数法:9,10,11,12,13。(也可能学生从1开始数,数到13。)
②凑十法:9+1=10,10+3=13。(或6+4=10,10+3=13。)
③假设法:10+4=14,14-1=13。
……
指名汇报有代表性的算法。(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3)在充分展示几种算法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可移动教具),教师逐步对应板书——
( 板书:9 + 4 = 13)
1 3
10
提问: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学习“试一试”。
(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许多花——)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提什么问题?怎样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列式:9+7
师:我们用花片代替花摆一摆,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请小朋友上来摆)
提问:那9和7合起来是多少呢?谁能到前面来移动花片让大家一眼看出9+7等于多少?(师说并板书)
师:刚才小朋友是把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你有没有其他移法也能让大家一下子知道结果呢?
9 + 7 = 16 或 9 + 7 = 16
1 6 6 3
10 10
师:这里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然后再算10加几就方便了。
3.引导小结
师:小猴动脑筋了,有这么多算法,怎样算比较快呢?怎样算比较好呢?
我们来看看:(出示EX1)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观察图,提问: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他是把哪个数凑成10?小猴聪不聪明?聪明在哪里?
提问:那小猴为什么不把左边多搬几个到右边去凑成10呢?
把小猴思考过程填在书上,学生书展示,集体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大家想自己摆摆小棒来算吗?准备好了吗?
(1) 先分别指导学生摆小棒,然后移动小棒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再把凑十的过程在书上圈出10根来,并算出得数。
(2)师:下面我们不摆小棒,出示右边图,左边几根?右边几根?你能先圈出10根再写出得数吗?
(3)师:刚才我们算了一些加法题,一起把我们算过的读一读?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并板书:9加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9加几的刚才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回顾从例题到练习一些题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算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数着算,可以移着算,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小猴也变聪明了,他知道把9加几变成?(10加几)你们会变吗?
课件出示每题,出示9加几说说变成10加几?出示10加几想想算的是9加几?
4. 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9加几,边读边睁大眼睛观察思考有什么规律?
学生说说发现,引导竖着看,横着看。
指导学生重读算式。
5.小游戏
师:读完后大家对这个规律印象特别深,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这些题你会算吗?在游戏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出示9+□=1□
师任意指定前一方框让学生说出结果中方框结果,然后打乱顺序问几道算式的结果。
开始摘苹果游戏,课件一一出示,学生抢答。
6.想想做做5
自己独立写出这些9加几的得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9加几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10加几)
10 |
13 |
3 |
1 |
|
9 + 7 = 16 9 + 7 = 16
1 6 6 3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