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916
post:488916

《七子之歌——澳门》(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六单元)

  • 发布时间:2012-12-20 08:56
  • 作者:尹润萍
  • 点击量: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欢聚与期盼》

听:《东方之珠》

唱:《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欣赏及演唱,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对祖国、对家园的深情,并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2.      通过聆听、动作、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探索合唱中与他人声音均衡合作的方法,进行合唱训练。

3.      学会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在演唱过程中练习清晰地咬字、迅速而充分的换气,及用合适的力度表现情感;通过欣赏、合作演奏等感受不同形式(主要是二声部合作)表现音乐的特点、简单的声部间关系,并在合唱活动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表现音乐中蕴含的深情;对二声部的感受与表现。

   难点:对二声部关系的理解与均衡表达。

   对策: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活动,经过尝试、思考、再实践的过程获取最佳的合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合唱歌曲《东方之珠》

1.      歌曲视频欣赏《东方之珠》(那英、刘德华版)

思考问题:(1)“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

2)这首歌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几个人?什么人?)给你什么感觉

    听后讨论:“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这首歌由一男一女两个人演唱,音色有着明显的对比,有如你说我说、不同的人在诉说对香港这座明珠般城市的深情。

2.      欣赏童声合唱版《东方之珠》

(1)    分别聆听领唱、重唱、合唱三个片段的歌声。

领唱:“你听到了几个人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觉?”PPT出示单一柔和起伏的线条表现学生对领唱的感受。

领唱与伴唱(重唱):“这次还是只有一个人的歌声吗?”“伴唱的声音在什么时候比较明显?”PPT出示线条表示声部的关系,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所听伴唱声部的韵律。

合唱部分:“这个片段的演唱人数有变化么?是否只是一个声部?演唱形式是什么?”

“合唱的形式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2)    完整地欣赏《东方之珠》,师生合作用动作表现所听到的不同的演唱形式,并通过身体的动律加深对其表现的感受。

领唱部分——老师舞蹈表现;重唱部分——学生加入,用上肢动作表现伴奏声部与领唱声部不同的韵律特点;合唱部分——学生分两大组,分别随老师的一只手的起伏摆动身体。

 

二、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单声部)

1.      了解诗歌(歌词)与创作背景。

“如果说《东方之珠》是香港人对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深情诉说,那么下面这首诗又表现了对哪个城市的深情呢?”PPT出示《七子之歌——澳门》教师为学生配乐朗诵。

         学生讨论对诗歌的感受——诉说、盼望、呼唤

         结合闻一多先生图片简介《七子之歌》的由来,“七子”的涵义—— 

上个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战争,迫使清朝政府割让了旅顺等七个港口城市,这七个城市就如同七个离开了妈妈的孩子,沦为别国的殖民地。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满怀痛心与盼望之情,以七个城市为名,写下七首诗歌《七子之歌》,盼望这些离开母亲的“孩子”早日归来。这首就是其中的《澳门》(PPT出示曲名)

2.      初步感受歌曲。

     学生尝试用“诉说”的语气有感情地读一读前四句。

“如果说这诗歌可以‘诉说’作者的感情,那歌声是否也可以诉说呢?”教师范唱歌曲。

3.      分三部分学唱歌曲。

(1)    诉说(第一至四句)。

第一遍,学生轻声随老师哼唱。

第二遍,咬字清晰(字正腔圆)地“诉说”。

第三遍,用弱的力度“诉说”深情。

(2)    期盼(第五、六句)。

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体会其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了。

分析曲谱,出现了最高音mie),了解歌曲在此使用了多个高音表现表现其情绪的变化。

训练学生有气息支持地演唱旋律中的高音,以及迅速换气,以表现旋律中持续出现的高音。从而将这两句的情绪表达得更充分。

(3)    呼唤(第七、八句)。

    研读曲谱,结合这两句表现的情绪,练习用吸足气——保持——弱的力度开始演唱。

4.      情感启发与完整演唱。

经过这么多年的奋斗与期盼,这七个孩子陆续回到了祖国的怀抱(PPT播放七个城市的回归日期),1999年,最后一个孩子——澳门也回来了。播放《七子之歌——澳门》视频(容韵琳版)。

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钢琴伴奏)。

 

三、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合唱练习。

1.      竖笛吹奏《我的祖国》片段,竖笛的复习与合唱的导入。

(1)    竖笛齐奏《我的祖国》前半部分,要求注意气息连贯、整齐地换气。

(2)    生齐奏,师为其加入第二声部。学生边奏边聆听,之后讨论:老师在哪些地方吹奏特别明显?(在旋律吹奏长音、节奏比较宽松时,加入了前面旋律的重复)

(3)    导入:多声部的加入给我们熟悉的乐曲以新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用多声部来表现《七子之歌——澳门》吧!”

2.      学习第二声部,探索好的合唱效果。

(1)    出示第二声部曲谱,用竖笛演奏。

(2)    生齐奏第二声部,师唱第一声部。聆听其声音效果,对两个声部声音的均衡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实践与再讨论。逐步由师唱生奏过渡到生生合唱。在唱第二声部时引导学生注意“生母啊”是对一声部长音节奏的补充,要唱得清楚,相对突出。

(3)    最后一个乐句做三个声部回声效果的处理。

(4)    完整地合唱歌曲(用伴奏音乐,师指挥)。

 

四、小结

我们的歌声满载着多年来的期盼,也饱含着欢聚时的喜悦,让我们在这份期盼与欢聚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下一篇:练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