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96
post:488896

郭静《大鲨鱼》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4-06-24 10:51
  • 作者:郭静
  • 点击量:

打鲨鱼

■教材分析

Scratch图形化程序语言适用于教育8~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可以用它创造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甚至是绘画,并且可以轻易的分享至网络。这套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将程序设计变得很容易,只要使用简易的鼠标拖拉方式,将指令从程序指令区移进程序脚本区即可。用它编程不用担心语法错误,可以让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程序语言的概念,进而增加推理能力、掌握逻辑概念。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Scratch图形化程序设计环境,能够运用动作,外观,声音,画笔,控制,侦测,变量等指令完成简单的动画设计。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分层现象存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控制角色自右而左,上下移动。

(2)学会使用计时指令。

  (3)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打鲨鱼游戏,学生能够控制角色任意移动,熟悉使用Scratch图形化程序设计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动画使学生感受Scratch图形化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快捷性,培养学生学习Scratch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制作个性化的打鲨鱼游戏。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别当循环和直到循环

2.教学难点:使用思维导图设计游戏。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和课件及Scratch软件。

■课前准备

1、计算机网络教室

2、打鲨鱼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演示打鲨鱼游戏1。0版本,请学生分析游戏的三要素和过程。

游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完成三要素

1、分析三要素:舞台:海底;角色:鲨鱼(2个造型),人(手持枪),子弹

2、任务一:完成舞台背景以及角色的制作。

3、展示学生作品:手枪的绘制,鲨鱼2个造型的绘制。

三要素的分析以及思维图的展示有助于程序的编写。

三、潜水员上下移动

1、   学生分析人物运动过程:在右侧随鼠标上下移动

X:180,Y :鼠标的Y 坐标

2、  任务二:制作潜水员上下随鼠标移动的动画。

 

 

 

 


3、学生展示

分析人物运动,进而完成人物的程序。

四、制作子弹动作

 

1、  

 

开始

分析子弹运动过程:跟随人物,单击鼠标发出声音,自右向左运动,到达舞台边缘消失或者打中鲨鱼消失。

2、   子弹流程图:

判断X坐标是否小于-240

 

判断是否按下鼠标

 

将X坐标增加-10

播放声音

显示

 

移动到潜水员手枪位置

隐藏

子弹的运动是本课的难点,起始位置,按下鼠标后的运动,如何能够自右向左运动,都可以和学生讨论得出。

 

子弹的流程图有助于学生完成程序。

 

 

 

 

 

 

 

 

 

 

 

 

 

3、  任务三:制作子弹自右向左移动的动画。

4、  学生演示,评价。

5、  程序:

 

 

 

 

6、子弹碰到鲨鱼的动作:消失。学生完成子弹消失程序。

 

 

由学生来演示,分析。

 

 

 

 

 

 

 

 

 

四、鲨鱼移动

 

 

1、   鲨鱼动作:

A:造型1:在舞台左侧的上方落到下方,再回到上方,不断循环。

B:碰到子弹,发出声音,切换造型2,等待1秒,换回造型1。

2、   任务四:制作鲨鱼移动动画,碰到子弹,变换造型。

3、   学生演示,评价。

4、   程序:

 

 

 

 

 

 

 


分析运动过程,梳理程序思路。

 

 

 

 

 

有了基础,学生做老师,讲解程序,展示程序。

五、拓展与提高

1、任务五:制作个性化功能

思考:添加哪些功能?

制作

2、任务六:最佳创意奖评比

小组推荐

全班展示

试玩投票

亮点展示

自己思考想添加哪些功能,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动画。

通过最佳创意奖的评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亮点展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把他们的创意得到展示,得到别人的认同。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