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银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本的阅读价值:
这是一篇儿童散文诗,极富童趣,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思维展示给大家一个热爱生活、充满幻想的孩子的多彩的内心世界。
诗歌不仅具有文学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涉及了银河、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利发电站、宇宙飞船等科学知识,也涉及到了牛郎织女等文学知识。
文本的教学价值:
1、诗歌运用问的方式来行文,适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在读中彰显儿童富有好奇心这一特点。
2、诗歌每段结构相似,适合在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益的拓展和延伸,读、说相结合,激发儿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语文的经验,有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对宇宙奥秘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使得他们课堂上思维比较活跃,也乐于表达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学时要注意用和是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感悟文本,不能将语文课变成科学知识讲解课。
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时应该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着力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好学而教。采用整体阅读、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我呢,背诵课文。
2、学会8个生字,读准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
3、读懂课文,能够模仿本课的行文特点,试着说一段。
4、激发他所宇宙奥秘的兴趣和指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朗读、抓住文本感受诗中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语言的童趣。
教学设计
前置学习内容:
1、 关注字词:
通过查字典理解南来北网、清澈的意思,比较“宽广”“宽阔”意思的不同。
2、 读通课文:
(1)了解课文段落及内容大意。
小作者一共问了( )次银河,分别问了银河哪里有什么?在文中圈出相应的词语。
(2)关注课文的语言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3、 查资料:
了解银河及文中不理解的其它词语,如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利发电站、宇宙飞船等。
课堂学习:
一、 猜谜导入,交流关于银河的资料。
关于银河的谜语 出示银河图,交流自己了解到的银河资料。
关于银河,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需要继续探索。有两个小朋友也对银河产生了好奇,他们都问了银河什么问题呢?
二、 初读课文,解疑答惑,了解大意。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全班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注意正音、相机出示难读的词语:
读出疑问的语气,
2、对于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内先结合资料相互交流。
3、还有不明白的大组提出,共同解决。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图片解释诸如客轮、货船、航标灯、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利发电站、宇宙飞船等词语。
4、交流前置学习第一题:小作者一共问了( )次银河,分别问了银河哪里有什么?理清课文脉络。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清澈的河水、宽阔的河道、宽广的河面、上游。
5、情境出示,男女生合作朗读课文: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轻缓音乐:现在我们一起来到郊外,看着夜空中的银河,我们来问银河。男女生轮流读。
三、 再读课文,感悟诗情
1、再读课文,关注课文的语言文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说说。
预设1:发现句式特点:每一段的句子的格式相同。
(1)教师引导再次关注文字,轮流来问一问银河。
(2)出示句式:银河呀,在你( ),有( )吗?
预设2:发现文章顺序:问银河,从河水——河道——河面——上游,先问的是近处可以看见的,渐渐问的是远处的看不见的。
(1)相机通过板书带领学生发现行文的顺序
(2)师生共读,师说地点,学生读相应的问题,渗透背诵课文。
预设3:发现诗歌特点:把银河当作河流来问了,其实银河不是普通的河流。或者疑问:难道这个小朋友不知道银河没有河水、河道
(1) 引导讨论,结合以前学过的儿童诗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总结:诗歌的特点富有想象力,儿童的特点就是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