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南师大附小 何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 )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板书: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理解意思: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 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4小节)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屏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五、课外拓展。
中国福利会还在1985年设立的全国性专项奖——宋庆龄樟树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精神蓬勃 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 坚强不屈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高贵品质 高贵木质
借物喻人
材料搜集:
(1)宋庆龄: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主要从事妇幼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此时的国民党又发动内战,宋庆龄虽然身在国民党的心脏地区,却继续募集大批医药物资,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运往解放区,支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特殊的功勋。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见信后,非常感动,欣然同意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经常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筹大计方针,参加了大量的国务活动,并深切关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希望尽早实现祖国统一。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
(2)上海宋庆龄故居:
这是一座长方形院落,占地4336平方米。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故居纪念馆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宋庆龄迁居这里成为宋庆龄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的故居。10月9日,上海宋庆龄故居正式成立,实行内部开放。1994年1月,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
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在此曾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