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阶段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前营境
|
播放作品《雨将窗边》,在音乐声中拉着孩子的手走进教室。
|
听音乐,伴着音乐,随着老师走向各自座位。
|
1、在身体的律动中感受三拍子的韵律,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做铺垫。
2、通过和老师的肢体接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初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
|
游戏与感受
|
游戏一
《我们都是小星星》
|
弹奏《小星星》主题旋律 。
|
1、闭眼聆听,感受。
2、用唱名演唱《小星
星》主题旋律。
|
在音乐情境的自然融入中,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的三拍子韵律。
|
游戏一
《星星和钟声说悄悄话》
|
1、在学生《小星星》主题旋律的演唱过程中加入“钟声”。
2、出示力度记号,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力度的变化表现不同的钟声。
|
1、聆听小星星和钟声的“对话”。
2、分两组模仿小星星和钟声,演唱二声部《星星和钟声的悄悄话》 。
3、 用声音的强弱
来表现钟声的渐强、渐弱。
|
通过情境预设:
1、巧妙的将歌曲《美丽的黄昏》旋律引入。
2、在不同作品的交融中进一步保证了歌曲意境的整体推进。
|
|
活动与探究
|
一唱
学旋律
|
1、演唱旋律一的前
半句。
2、提示对比。
3、、三度对位提示演唱旋律二。
4、接口演唱旋律一和二。
5、尝试融入二部演唱。
|
1、演唱旋律一的前半句。
2、听辨教师的演唱,明确并演唱第旋律一的后半句。
3、听辨旋律一和旋律二之间的关系,三度模唱旋律二。
4、接口演唱旋律一和二。
5、和教师一起初步尝试三部旋律。
|
1、改变歌曲学唱中单一的模唱,以主动的辩听为有效手段,给予学生发现乐句的不同并尝试演唱的机会。
2、在“润物无声”中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音程概念和和声感觉,为后续演唱做准备。
|
二唱
出意境
|
1、范唱全曲。
2、与学生分角色演
唱全曲。
3、范读歌词。
4、接口唱。
5、出示问题:如何
用不同的力度记号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6、带领演唱全曲。
|
1、观看PPT,聆听全曲。
2、与教师分角色演唱全曲。
3、体会教师歌词的范读,模仿并尝试边打节拍边读歌词。
4、用朗读歌词的韵律感来接口和完整演唱全曲。
5、思考并尝试用声音的力度变化来表现歌曲。
6、综合节奏特点、力度处理来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走边唱表现歌曲。
|
在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以问题设计的层层深入和精准表达为有效手段。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自主设计力度变化等方式,有效唤醒孩子们进一步去思考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
|
三唱
试创意
|
1、播放歌曲三部轮唱版本。
2、出示歌曲的二部词谱。
3、出示歌曲的三部词谱。
|
1、体会轮唱对于歌曲表达带来的不同效果。
2、朗读歌曲的二部词谱并演唱。
3、朗读歌曲的三部词谱并演唱。
|
在演唱形式充分的创作与尝试中,感受轮唱对于歌曲意境表达所带来的推动作用:美丽的黄昏里,多层次的晚霞呼之欲出。
|
|
拓展与总结
|
1、出示本节课歌曲的演唱总谱。
2、全课小结。
|
1、演唱本节课歌曲的“总谱”:
齐唱——三布轮唱——二部合唱《星星和钟声说悄悄话》 。
2、在三部轮唱中走出教室。
|
整节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通过“总谱”的演唱,在柔和的音色、三拍子的韵律、轮唱和合唱的积极尝试中,实现歌曲意境表现的充分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