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 教学设计
- 发布时间:2017-01-02 16:55
-
作者:何云
- 点击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需要花一番功夫。
2、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4、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枫桥夜泊》、《夜书所见》,说说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课件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让学生试读,然后教师范读一遍。师生一起写课题23每逢佳
节倍思亲。
3、提问题:
(1)这首诗是谁写的?(王维),师介绍王维。
(2)王维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二、新授
1、带着上面的问题学习课文
(1)本课有四个自然段,请四个同学来读,请同学们纠正读得不对的地方。
(2)全班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3)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不掉字,不加字。
2、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读一、二自然段,找出
相关语句用﹏勾画出来。
(1)让学生说,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从哪里看出他孤孤单单?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2)提问:长安在哪里?他家乡在哪里?(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近1000里。)(通过画图,为学生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做了很好的铺垫)是啊,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肯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他就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3)师引导:佳节指的是重阳节,有些什么习俗?学生说,教师介绍茱萸()来,请我们一起来看看热闹的重阳节,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解释“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可以用那哪个词替换?(喜气洋洋)。师: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解释课题:逢,遇到。倍,更加。佳节,重阳节。完整解释课题。把课题意思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请两个同学念写的内容。
(4)过渡语:此时的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学生说后,课件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全班同学齐读。
(5)看第130页的插图,兄弟几个在登高远眺,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你会说什么?学生发言后,师:王维也像他的兄弟一样,发出了感叹(出示课件: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解释什么叫天各一方,让学生说,王维心里想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后,师:是啊,王维此时想到通过写诗来表达此时此景,全班同学深情读诗一遍。哪个比全班读得更好,站起来读,同桌互读,全班同学试背这首诗。(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说“果你是其中一个,你会说什么?王维心里想什么?”学生积极地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能更深刻地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每逢佳节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三、拓展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亘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四、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
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
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
中国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环节,学生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给在外地的亲人打
电话。
4、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结束这节课吧!
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