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欣赏感悟 揭示课题
通过生活中食物拼盘、时尚的挂钟、花样游泳、地面的装饰图案、服饰花纹等图片欣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纹样的美,美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师:老师课前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生:好!
师:在欣赏同时,大家说一说你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PPT出示图片)
生:太漂亮了!
师:漂亮在哪呢?
生:……
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规律地重复排列组成的图案,表现了节奏美和韵律美,给我们美的享受!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图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来告诉我?
生:都设计在一定的形状里。
师:你真聪明!美丽的图案设计在一定的形状之内,即使去掉了边框,也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这些图案被称为适合纹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学习适合纹样。
板书课题:适合纹样
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适合纹样,它们在默默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图餐桌上的食物拼盘,瓷砖上的装饰图案,窗帘上的花纹,显微镜下的雪花等等。这些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设计往往能激起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尝试比较 了解特征
拼一拼,摆一摆。(老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彩色卡纸和不同形状的适合纹样)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和不同形状的底板,谁能上来帮老师把这些图案摆放在合适的底板上呢?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
学生上台拼摆展示。
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如果只是枯燥的单一讲解,学生不乐于接受和掌握。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本环节我设计了“拼一拼,摆一摆”这一游戏活动,通过直观的比较、观察,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适合纹样的特点。
三、感悟探究 寻找规律
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适合纹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生:好!
师:在分享这些图片的时候,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 我们可以用哪些外形来设计适合纹样?
2. 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图案来进行装饰?
3. 发现了哪些图案的设计方法和规律?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
学生欣赏讨论,教师适当引导,总结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和规律。
1. 适合纹样的外形可以设计成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几何形,也可以设计成不规则的几何形。
2. 设计图案可以是花卉、人物、动物等,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
3. 适合纹样有两种设计形式:一种是纹样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的,表现一定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一种是相对对称的均衡式。(PPT出示)
师:图案的设计有哪些方法呢?看了这些作品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说说看。(PPT出示离心式、旋转式、向心式、综合式等骨式)
生:……
师:纹样按照一定的骨式重复有规律的排列,表现了一定的韵律和节奏。
师:这个图案和刚才欣赏的有哪些不同呢?
生:……
师:这是均衡式,均衡也叫相对对称(或者叫异形等量),是一种力的对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设计规律是本课教学要解决的重点,如果一味地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就索然无味了。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尝试体验 总结方法
师:要设计一个适合纹样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示范一下?
学生边叙述边示范。(简单的部分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直接设计制作,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教师适当指导、讲解、示范)
教师总结设计步骤:
1. 选择一个外形。(可以是三角形的、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等)
2. 设计纹样,(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者是点线面组合等)对称式要先画好基本骨线再进行图案设计,均衡式将图案按照形状的不同做相应的变形。
3. 上色。(合理搭配色彩)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一的示范不容易贴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误解”,就是孩子们经常说的“老师做的”。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尝试示范,在学生感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做适当的引导,提高示范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和动手尝试的创作欲望。
五、欣赏学生作品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大家欣赏一下,这些作品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设计意图:看到同龄人作品,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从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学生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在作品比较中汲取一定的设计方法和灵感,为自己的设计寻找更加合适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也巧妙地得到了解决。
七、学生作业 作品品评
师:讲到这里,很多同学已经很想设计一幅属于自己的适合纹样的作品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赶快动手吧!
作业要求: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去设计相应的图案并上色。
2. 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大胆表现出来。
播放音乐,学生作业。教师在学生创作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作业以集体展示的形式张贴在黑板上。
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觉得你的设计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还准备修改吗?有没有哪位给他一点建议?你最喜欢上面哪一幅,为什么?
设计意图: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体系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让学生真正体验了绘画的快乐。
八、知识拓展 课外延伸
(PPT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早在四千八百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彩陶上用适合纹样去装饰陶罐了!这种设计一直伴随着我们文明的不断发展,点缀着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了适合纹样,感受了它的魅力。课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去大胆尝试、尽情表现,用我们自己设计的美去装饰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