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学习课文。
3、课后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字10个二类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3、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要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激趣
1、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注意“子”读轻声)。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提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11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
(3)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烙饼 发霉 虫蛀 麦囤
(4)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烙饼 虫蛀 发霉 麦囤 磨成面粉 全种下了地
(2)指名读这些同语,注意指点学生读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韵母,边音、鼻音以及一字多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可用图示法)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第一部分(1一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它们各自作了处理。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它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四、精读第一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它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开心 迫不及待 捧起 慢慢吃 全种
(板书:吃光了 保存 全种下了地)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3.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看板书练说:先分组说一个小动物的做法,再连起来说。
4. 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
五、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听写时强调用钢笔写字的正确方法。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理解课文内容。
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完成练习。
土地爷爷夸 (谁) (怎么样)。
讨论并理解有关语句:“舔了舔舌头”“节俭”、“满满的”等。
板书:憨厚 节俭 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部分全是人物对话,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语气,说话时的心情怎样,该怎样读才正确?
同座位可以分角色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听后纠正。
教师范读难点:小猪回答土地爷爷的话。
同座位再分角色练读。
3.指导口述这部分内容。
(1) 板书,自己练习。
(2)指名口述,其他同学纠正口述中的毛病。
(3)学生练习口述,同座位分角色口述。
(4)指名学生戴头饰到讲台前边表演边口述。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口述全文。
2.讨论: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得到的三袋麦子上,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叫憨厚,什么叫节俭,什么叫聪明能干,受到了教育,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根深的印象,对我们启发很大,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四、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书后作业第三题。
读,再次提醒学生把字音读准,如“麦子”的“子”读轻声。写,要把字写正确、端正、干净、美观。
2.课外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听。
小猪一一一吃光了一一一憨厚
小牛一一一保 存一一一节俭